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檔案分隔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以辨識檔案間邏輯界限之資訊分隔符號。
簡易檔案傳送協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標準檔案傳送協定的精簡版,可提供兩台電腦主機間的檔案傳輸。和原版本的協定相比,簡易檔案傳送協定不提供認證的功能。
內政部檔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17年(1928)4月內政部成立,直隸於國民政府。10月行五院制,改隸屬行政院,為管理全國內政行政事務的最高機關。內設總務、民政、土地、統計、警政、禮俗等六司。部內機構,基於施政需要,幾經調整,及至民國38年先後增置戶政、方域、營建、社會、勞工、合作等六司及祕書、會計兩處、人事、參事兩室。
  內政部檔案,有關國民政府時期檔案,目前分藏於國史館及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國史館典藏的內政部檔案,期間自民國21年至37年之大陸運臺檔案,共15,738卷,其內容簡介如下:
  (一)人事類:1,921卷,包括:總則(規章、編制)、任免、附屬機關人員任免、人...
國史館個人檔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物是歷史的主角,正史中列傳居其大半。國史館蒐集整理對國家社會卓有貢獻或影響之人物資料,如行狀、行述、行誼、事略、傳略、自述、訃文、墓誌銘、照片、學經歷證件、履歷表、函札、日記、手稿、案牘、著作、剪報、墨蹟、褒揚令、紀念文章、簡介文宣資料、後人研究發見之論述等等,成立個人檔案,備供國史研究與修史立傳之採用。
  國史館個人檔案之整理以人為經,蒐集時間為緯,同一人物之資料予以整理分類、編卷、電腦建檔、裝訂成卷後入庫典藏。
  國史館個人檔案中黨國元勳如國父墨寶、吳稚暉書稿、胡漢民自傳及遺稿、李石曾函稿及墨蹟、翁文灝日記、張繼致連橫函札、荷馬季將軍史料等皆為原蹟,故以專藏管...
檔案管理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檔案管理局為我國檔案中央主管機關,依1999年12月15公布之檔案法第三條規定,最遲應於該法公布後二年內設立。行政院故指定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於2000年3月間成立「國家檔案局籌備處」,辦理檔案中央主管機關籌備及檔案法相關子法訂定事宜。組織條例立法期間,因立法委員對名稱有不同見解,故將「國家檔案局」修正為「檔案管理局」。依據2001年10月24日總統令公布之「檔案管理局組織條例」,我國檔案管理局於同年11月23日成立,隸屬於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為中央三級機關。置局長1人、副局長2人、主任秘書1人,設企劃組、檔案徵集組、檔案典藏組、應用服務組、檔案資訊組5組及秘書室、人事室...
檔案法(2008年7月2日修正)。上網日期:2011年11月24日,檢自http://www.rootlaw.com.tw。檔案管理局組織條例(2001年10月24日訂定)。上網日期:2011年11月24日,檢自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34年(1945)8月14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依據開羅會議宣言,臺灣、澎湖歸還中國。9月20日,國民政府公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條例」,於臺灣省設行政長官公署,隸屬行政院。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置行政長官1人,綜理全省政務;祕書長1人,輔佐行政長官處理政務(祕書長下設機要、人事兩室)。長官公署下設祕書、民政、教育、財政、農林、工礦、交通、警務、會計等9處,法制、宣傳、設計考核3個委員會。10月25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於臺北接受日本臺灣總督投降後,正式成立,唯其後因爆發36年的二二八事件,同年5月16日改組為臺灣省政府而結束。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目前典藏於臺北國史館...
檔案庫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檔案庫房係指用來保管檔案的專用房舍或空間,包括儲存機關檔案的庫房(records’ repository) 或國家檔案之庫房(archival repository)。由於檔案涵蓋各類型媒體,所需長期保存的溫溼度環境需求亦不同,爲便管理及確保檔案安全,檔案庫房常依紙質、攝影、錄影(音)帶及電子媒體等不同媒體型式分區設置或分別配置適用之保管設備。依照我國目前庫房設施基準之規定,紙質類國家檔案溫度宜保持在21°C±1°C之間,相對溼度45%±5%;機關檔案為27°C以下,相對溼度60%。其他媒體形式之國家檔案溫度區間為-4°C至18°C,相對溼度為30%-35%±3%;機關檔案為2...
檔案庫房設施基準(2009年10月27日修正)。上網日期:2011年11月24日,檢自http://www.rootlaw.com.tw。
蘇聯檔案事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1000年左右俄國就有了最早的檔案庫。最早的檔案包括在外高加索發現的西元前9-前6世紀烏拉圖奴隸制國家刻在泥板、岩石和器皿上的楔形文字記錄以及在中亞發現的花刺子模、粟特等奴隸制國家的文字遺物。1480年沙皇伊凡三世在克里姆林宮中建造石室,作為檔案專用庫房。16世紀正式建立沙皇檔案館,收藏包括契爾尼戈夫、雅羅斯拉夫爾、斯摩棱斯克、梁贊和特維爾等封建公國的特許證書、法令、條約、國務文書和軍事文書。1724年,沙皇彼得一世批准建立了國家舊卷總檔案館,收藏較為重要的歷史檔案。1819年建立總參謀部莫斯科檔案館,1834年建立了俄羅斯帝國國家檔案館。
  1861年後,俄國自上而下地...
外交檔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交檔案係外交工作實錄,即外交機關及所屬駐外機構辦理對外關係及涉外事務之文件經整理保存之案卷。
  我國外交文書檔案制度之建置始於清季,文宗咸豐10年(1860)英、法聯軍之役後,各國公使開始長駐北京,次年,清廷正式設立「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簡稱總署)」。德宗光緒27年(1901)於義和拳亂後,清廷與列強簽訂「辛丑和約」12條,其中「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按照諸國酌定,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上」。
  從總理衙門時期即設置司務廳和清檔房,前者專掌監印、收發、文書運轉事項,後者專司檔案之承修、校對。在外交檔中有「原檔」、「清檔」之別,原檔係原始公文之保存,...
美國國家檔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國家檔案局為美國聯邦政府的檔案業務指導機關,其淵源於1929年美國國會通過撥款建造國家檔案館大樓的決議案。1934年羅斯福總統簽署了一項建立國家檔案館的法令,確立了該館在美國政府機關系統中的獨立地位。1949年將國家檔案館改組,成立國家檔案局,成為聯邦總務署的直屬局。1984年10月19日美國國會通過該局脫離聯邦總務署的直屬局而獨立,1985年正式成為聯邦政府直屬的一個獨立部門,並改稱為國家檔案署(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署長由總統任命,並有職工約3,000多名。
  該署的主要職責是:
  (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