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3.29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蜎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蟲蠕動屈曲的樣子。《詩經.豳風.東山》:「蜎蜎者蠋,在桑野。」
翼翼小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小心翼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詩經》是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主要是採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而成,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為文學詩歌總集之祖。〈大雅.大明〉篇是在歌頌周文王,他非常的恭敬謹慎,以虔敬的心和美好的德行來事奉上帝,因此得到了許多的福祿。行動舉止中,不違背應有的德行,他的美德因此彰顯,四方的諸侯國都來歸附。典源又見《詩經.大雅.民》。內容則是表述仲山甫的德行,小心恭謹,效法古訓,具有良好的儀容風度。因此天子賦予他重責大任,頒布命令於四方。後來詩中的「小心翼翼」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舉止十分謹慎,不敢懈怠疏忽。
明哲防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哲保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明哲保身」本來是稱頌他人的一句話。明哲,是說一個人明達事理,洞見時勢;保身,是說這個人能擇安去危,保全其身,遠離禍害。出自於《詩經.大雅.民》這篇詩。這篇詩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為稱頌宣王能任用賢臣仲山甫中興王室而作。全詩共分八章,在詩的第四章,稱贊仲山甫能奉行王命,能了解邦國的好壞;是一個明智,能保其身的人;只知道日夜奮力辦事,以事奉宣王。這是「明哲保身」的原義。後來這句成語的語義開始偏向「保身」,明哲的目的是為了保全自身免受外界侵擾,把自身利益得失置於最優先,為了達此目的,可以放棄原本該堅持的原則。例如明代梁辰魚《浣紗記》第一二齣,提到伍子胥...
蒸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百姓、民眾。《晉書.卷六.元帝紀》:「知蒸黎不可以無主,故不得已而臨之。」《資治通鑑.卷二三一.唐紀四十七.德宗興元元年》:「勞問將士,撫慰蒸藜。」也作「黎」。
浮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氣體上升的樣子。《詩經.大雅.生民》:「釋之叟叟,之浮浮。」
一念之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念之差」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詩(據《蘇東坡全集.後集.卷二》引)掃白非黃精,輕身豈胡麻?怪君仁而壽,未覺生有涯。曾經丹化米,親授棗如瓜。雲作霧楷,火滅噀雨巴。自此養鉛鼎,無窮走河車。至今許玉斧,猶事萼綠華。我本三生1>人,疇昔2>一念差。前生或草聖3>,習氣餘驚蛇4>。儒臞謝赤松,佛縛慚丹霞。時時一篇出,擾擾四座譁。清詩得可驚,信美詞多夸。回車入官府,治具隨貧家。萍虀與豆粥,亦可成咄嗟。 〔注解〕 (1) 三生:佛教用語,指前生、今生及來生。 (2) 疇昔:昔日、從前。疇,音ㄔㄡˊ。 (3) 草聖:指張旭。唐代吳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書...
袞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君主的職位。因天子服袞衣,故以袞職比喻天子。《詩經.大雅.民》:「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如魚在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魚遊釜中」。見「魚遊釜中」條。01.《金史.卷一一七.國用安等列傳》:「贊曰:『……當時黎,如魚在釜,其何以自存乎?』」 
乘輿播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流亡遷徙。《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慕容垂為封豕于關東,泓冲繼凶于京邑,致乘輿播越,宗社淪傾。」《資治通鑑.卷六八.漢紀六十.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袁紹之徒從而構難,遂使乘輿播越,宗廟丘墟,王室蕩覆,民塗炭,大命隕絕,不可復救。」也作「乘輿播遷」。
穀梁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戰國穀梁赤所撰。晉范甯作集解,唐楊士勛為之疏,清鍾文著穀梁補注。為春秋三傳之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