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嶕嶢:山勢高峻。《玉篇.山部》:「嶕,嶕嶢,山高。」《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泰山之高不嶕嶢,則不能浡滃雲而散歊。」
一念差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念之差」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詩(據《蘇東坡全集.後集.卷二》引)掃白非黃精,輕身豈胡麻?怪君仁而壽,未覺生有涯。曾經丹化米,親授棗如瓜。雲作霧楷,火滅噀雨巴。自此養鉛鼎,無窮走河車。至今許玉斧,猶事萼綠華。我本三生1>人,疇昔2>一念差。前生或草聖3>,習氣餘驚蛇4>。儒臞謝赤松,佛縛慚丹霞。時時一篇出,擾擾四座譁。清詩得可驚,信美詞多夸。回車入官府,治具隨貧家。萍虀與豆粥,亦可成咄嗟。 〔注解〕 (1) 三生:佛教用語,指前生、今生及來生。 (2) 疇昔:昔日、從前。疇,音ㄔㄡˊ。 (3) 草聖:指張旭。唐代吳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書...
遂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興盛起來的樣子。《爾雅.釋訓》:「,遂遂,作也。」
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周王發1>,將有大正2>于商3>。今商王受4>無道,暴殄天物5>,害虐6>民,為天下逋逃7>主,萃淵藪8>予小子既獲仁人,敢祇承上帝,以遏亂略。……』」 〔注解〕 (1) 周王發:指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2) 正:通「征」,討伐。 (3) 商:商朝。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今河南省商丘縣),經多次遷移,盤庚時都於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故又稱為殷,或殷商。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商朝的農業、手工業、文字都...
春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於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於此日祭祀土神,以祈農事豐收。《禮記.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宋.陸游〈遊山西村〉詩:「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一念之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念之差」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詩(據《蘇東坡全集.後集.卷二》引)掃白非黃精,輕身豈胡麻?怪君仁而壽,未覺生有涯。曾經丹化米,親授棗如瓜。雲作霧楷,火滅噀雨巴。自此養鉛鼎,無窮走河車。至今許玉斧,猶事萼綠華。我本三生1>人,疇昔2>一念差。前生或草聖3>,習氣餘驚蛇4>。儒臞謝赤松,佛縛慚丹霞。時時一篇出,擾擾四座譁。清詩得可驚,信美詞多夸。回車入官府,治具隨貧家。萍虀與豆粥,亦可成咄嗟。 〔注解〕 (1) 三生:佛教用語,指前生、今生及來生。 (2) 疇昔:昔日、從前。疇,音ㄔㄡˊ。 (3) 草聖:指張旭。唐代吳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書...
夙夜不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夙夜匪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詩經.大雅.民》的內容,可以知道這首詩是尹吉甫在曉得周宣王要派仲山甫去治理齊地後寫的,一方面在讚美仲山甫的品德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同時讚美周宣王能夠任用賢人,使周王室再次興盛。典源收錄的是這首詩的第四章,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這段話大意是說:仲山甫是個明達事理、能洞見時勢的人,從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總是日夜勤奮不懈的努力工作,以服侍君王一人。後來「夙夜匪懈」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日夜勤奮,從不懈怠。
壽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人得樂享天年的太平盛世。隋.薛道衡〈老氏碑〉:「致世俗于潤塗,納民于壽域。」唐.杜甫〈上韋左相二十韻〉:「八荒開壽域,一氣轉洪鈞。」
蒸蒸日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蒸蒸日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蒸蒸日上」的「蒸蒸」原作「」,見於《詩經.魯頌.泮水》:「皇皇,不吳不揚。」是興盛發展的意思。「蒸蒸日上」這句話則見用於陳康祺的《郎潛紀聞》。陳康祺(西元1840∼?),清浙江鄞縣人,字均堂。同治十年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後任江蘇昭文知縣。罷官後家居蘇州,熟諳清代掌故。所著《郎潛紀聞》是一部取材豐富、內容廣泛的史料筆記,為陳康祺利用公餘閒暇時間寫成,書中內容多輯錄清代的軼事、風土民情,可補充正史的不足之處,對於研究清代的歷史提供了不少珍貴的資料。在〈世宗停止浙江鄉會試〉一節中,記述了雍正四年的時候,因為浙江人查嗣庭、汪景祺的詩文有悖逆朝廷之...
彊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豪強多力。《詩經.大雅.民》:「不侮矜寡,不畏彊禦。」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不畏彊禦,氣流墨中。」也作「強圉」、「彊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