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孜孜不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四載,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有無化居。民乃粒,萬邦作乂。皋陶曰:「俞。師汝昌言。」 〔注解〕 (1) 禹:夏代開國之君,生卒年不詳。因治洪水有功,得舜禪讓,立國為夏。亦稱為「大禹」、「夏禹」。 (2) 思:語詞。無義。 (3) 孜孜:勤勉不懈。孜,音ㄗ。 ◎2《書經.君陳》昔周公師保萬民,民懷其德。往慎乃司,茲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訓,惟民其乂。我聞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爾尚式時周公之猷訓,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凡人未見聖,若不克見;既見聖,亦不克由聖。爾其戒哉!爾惟風,下民惟草。圖厥政,莫或不艱。有廢有興...
令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和悅的姿容。《詩經.大雅.民》:「令儀令色,小心翼翼。」
喉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掌握機要,負責傳達國君命令的重要官員。《詩經.大雅.民》:「出納王命,王之喉舌。」漢.揚雄〈尚書箴〉:「出入王命,王之喉舌。」
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宗廟祭祀的名稱。夏、商二代春祭稱為「礿」,周代則改稱夏祭。《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漢.鄭玄.注:「此蓋夏殷之祭名。周則改之,春曰祠,夏曰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蛾、蝶類的幼蟲。《詩經.豳風.東山》:「蜎蜎者蠋,在桑野。」漢.毛亨.傳:「蠋,桑蟲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宗廟祭祀的名稱。夏、商二代為春祭,周代則改稱夏祭。同「礿」。《詩經.小雅.天保》:「禴祠嘗,于公先王。」漢.毛亨.傳:「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嘗,冬曰。」
名實不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彌衡〈鸚鵡賦〉。 (2) 《穀梁傳》:書名。戰國穀梁赤所撰。晉范甯作集解,唐楊士勛為之疏,清鍾文著穀梁補注。為春秋三傳之一。 (3) 宰衡:伊尹為阿衡,周公為太宰。漢帝兼采伊尹、周公的稱號,加王莽號為「宰衡」,位上公。後世沿用為宰相的通稱。 (4) 印信:政府機關使用的印章。有印、關防、鈐記、國璽、職章等類別。〔參考資料〕 漢.彌衡〈鸚鵡賦〉(據《文選.卷一三.賦.鳥獸上》引)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險巇?豈言語以階亂,將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匪餘年之足惜,慜眾雛之無知。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羨西都之沃壤,識苦樂之異宜。懷代越之悠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愚蠢而頑固。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下.釋詁》:「嚚,愚也。」《書經.堯典》:「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乂不格姦。」
中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衰復盛,重新振作。《詩經.大雅.民.序》:「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南朝梁.鍾嶸《詩品序》:「太康中,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勃爾復興,踵武前王,風流未沫,亦文章之中興也。」
蒸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民、百姓。《國語.周語上》:「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也作「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