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7.76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先聲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最後一面時,多僚竟然阻止父親和他見面,於是華貙一怒,就殺了多僚,劫持費遂一起叛宋。宋國以大軍把華氏父子圍困了,華豋一聽說此事,便向吳國借兵前來解救。當時齊國的大夫烏枝鳴率軍助宋,宋大夫濮說:「兵書上記載:『要先事於人,必須奪其心志 ;要後事勝人,必須待其衰竭。』現在吳軍剛到,我們應該趁他們兵疲馬倦、一切尚未安置妥當時,攻其不備啊!」烏枝鳴很贊同他的話,果然搶了先機,在鴻口把吳師打敗了。 補充相似詞:先發制人 實例我們一定要用強大的氣勢先聲奪人,把對方擊倒, 打個漂亮的一仗。 參考資料文化課教材(高級):先聲奪人(成語故...
訛以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因為沒有經過深入考證,真正的定武本並未得到應有的尊崇,反被視為別本。熙寧年間,定武真本落入薛師正父子之手,為保有真本,薛氏父子大量拓印,以假亂真,流入世面的多為偽本,真本反而少見。宋室南渡後,眾人又據流於世面之偽本大量翻刻,「訛以傳訛」,終至真偽難辨,王柏以為這種現象十分可笑。後來「以訛傳訛」這句成語,就從王柏文中「訛以傳訛」演變而出,指將不正確的訊息繼續傳播下去。
老成持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文采過之。建昭三年薨,諡曰共侯。初,賢以昭帝時徙平陵,玄成別徙杜陵,病且死,因使者自白曰:「不勝父子恩,願乞骸骨,歸葬父墓。」上許焉。
賢喬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稱別人父子。如:「賢喬梓對地方事不遺餘力,令人敬仰。」
五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五種倫理體系。《鏡花緣》第九九回:「門上有了這樣能事家人,恩主於五倫之中,雖於朋友這倫有些欠缺,畢竟少了許多應酬之煩。」也作「五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壞、損毀。《呂氏春秋.慎大覽.順說》:「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文選.賈誼.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六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六種親屬:(1)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婭。《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父子……以象天明。」晉.杜預.注:「六親和睦,以事嚴父。」(2)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史記.卷六二.管晏列傳.管仲》:「上服度則六親固。」唐.張守節.正義:「六親謂外祖父母一,……女之子六也。」(3)父、母、兄、弟、妻、子。《管子.牧民》:「上服度,則六親固。」(4)父、子、兄、弟、夫、婦。《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列傳.秦彭》:「乃為人設四誡,以定六親長幼之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對、二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公享之,展莊叔執幣,射者三耦。」晉.杜預.注:「二人為耦。」《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今孤父子親自受田,車中八牛以為四耦。」
恩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施予他人或接受他人的情誼、好處。《三國演義》第六一回:「廣施恩惠,以收民心。」《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我父子兩個受太老爺多少恩惠,如今十七老爺到了,我怎敢不來問安?」
對症下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子語類.卷四一.論語.顏淵篇上》1>克己是大做工夫,復禮是事事皆落腔窠。克己便能復禮,步步皆合規矩準繩;非是克己之外,別有復禮工夫也。釋氏之學,只是克己,更無復禮工夫,所以不中節文,便至以君臣為父子父子為君臣,一齊亂了。吾儒克己便復禮,見得工夫精細。聖人說得來本末精粗具舉。下面四箇「勿」字,便是克與復工夫皆以禮為準也。「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仲弓主敬行恕,是且涵養將去,是非猶未定。涵養得到,一步又進一步,方添得許多見識。「克己復禮」,便剛決克除將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