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閒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漫無目的的隨意走走。《紅樓夢》第三九回:「不是哥兒說,我們都當他成精。他時常變了人出來各村莊店道上閒逛。」《老殘遊記》第五回:「老殘無事,便向街頭閒逛。」
信步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目的的隨意行走。如:「黃昏時刻,順著河邊信步而行,真是一大享受。」
大坌坑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遺址大多出現在河濱、海口或湖濱,是一種適應海洋、河口和河湖性自然環境的文化。當時的人類以海邊、河口的的台階地或沙丘作為聚落所在,發展出小型定居或半定居的村落,以漁獵、採集為生,並開始種植一些根莖類植物作為食物,為原始農業的開端。(註一)(註二)(註三)(註四)大坌坑文化的石器,除了以打製而成的石斧、石刀、礫石砍伐器之外,也出現了磨製的石斧、石錛和石鏃和網墜等,也使用骨角器和貝器。此時期的人類已經會燒製陶器,不過技術尚未成熟、火候較低,燒製的陶器大都粗糙鬆軟,顏色呈現暗紅、橘紅、或深褐,以罐和缽為主,在陶器口部的唇面和肩...
海明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響,後來整輩子的寫作都是沿用在星報工作時用的寫作風格:「句子要寫得簡潔,文章開首之段落要短,用強有力的的字眼,思想要正面。」1925年,海明威的短篇故事系列《在我們的時代裡》出版,大大震動美國文壇,一再向他說明他這種惜墨如金的寫作風格是為美國文壇所接受的。對於海明威的寫作風格,格楚特斯坦在《愛麗絲•B•托克勒斯的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Alice B. Toklas)指出「海明威的寫作風格是學自格楚特斯坦自己及舍伍德•安德森」。旅美學者夏志清亦有評論過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他認為海明威的文章具記者風...
道德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學生明辨善惡及知善行善的教育。強調遵守道德規範和良好習慣(美德)的養成。
螺旋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iral Curriculum螺旋式課程是根據某個學科的「概念結構」,配合學生的「認知結構」,以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一種課程發展與設計。螺旋式課程組織的方式,根據布魯納(J.S. Bruner)的教育理論而設計的〔人的研究〕(MACOS)最具代表性,合乎課程組織的繼續性(continuity)和順序性(sequence)等規準。就課程組織的順序性而言,學生首先學會探究比較單純的生命型態如鮭魚和海鷗,並循序漸進探究更複雜的生命型態如狒狒與愛斯基摩人。就課程組織的繼續性而言,螺旋式課程提供一套具有邏輯先後順序的...
發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問(questioning)目錄1 定義2 發問的功能3 問題的類型4 判斷問題的優劣(註1)5 發問技巧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定義是一種引發他人產生心智活動,並做回答反應的語言刺激(Sanders,1994;張玉成,1995等界定)。是由教師和學生相互問答,已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方法。主要功能在於訓練學生思考,刺激認知活動的產生。楊坤原(2000)指出,就教學而言發問是教師能以適當的、具有創意的問題來誘導學生的思考,以促進學生的自發學習,達到教學的目標。換言之,透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可以刺激學生進行思考,養成主動學...
問題索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題索解(problem solving)目錄1 定義2 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重要性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所謂問題索解(或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是指在不能僅憑既有經驗直接處理當前情境以期達成目的的狀況下,經由思維運作得以瞭解問題性質並尋得解決途徑,從而達到目的的心理歷程。準此定義,可之問題索解乃是起於有目的而缺乏受段或方法的問題情境。如果沒有目的,問題情境自然不會發生,為問題情境千變萬化,因而在問題索解時未必獲得普遍有效...
遠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運動為目的的短程徒步郊遊。如:「明天的遠足目的地有山有水,事先的安全措施要做好。」
門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達成特定目的的方法或途徑。[例]他很想進入公共工程機構一展長才,卻苦無門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