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呼庚呼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庚、癸,古為軍糧的隱語。參見「庚癸」條。呼庚呼癸指乞糧,後指祈求糧食豐收。明.張岱《瑯嬛文集.雜著.失題》:「況時逢豐穰,呼庚呼癸,一歲自兆重登,且科際辰年,為龍為光。」
響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磕頭時額頭碰觸地面而磕出聲音,表示十分恭敬或祈求之意。《老殘遊記》第一四回:「響頭不知磕了幾千,總沒有人挽回得動這玉大人的牛性。」
滔滔不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敲打演奏樂器來侍奉您,且以滿溢的美酒,和燒烤烹煮過的美食,作為祭祀的供品。用歌曲、舞蹈來歡迎,並祈求神靈降福,像奔流不停的大水,連續不斷,永遠不竭。文獻原來用「滔滔不竭」,竭是盡的意思。後來演變成「滔滔不絕」,絕是中斷的意思。「滔滔不絕」用來形容說話連續不斷。較早的書證如《蕩寇志》第三二回:「張繼問起曹州攻取之法,成英反覆議論,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張繼一毫不懂,連聲稱是而已。」
赤口上天,白舌入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民間祈求化解口舌是非的口頭消災語。《水滸傳》第七回:「只聽得門外老鴉哇哇的叫,眾人有叩齒的,齊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
蘄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祈求嚮往。如:「名利是一般人所蘄向的。」
祈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祈求豐年。《詩經.大雅.雲漢》:「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文選.陸機.答張士然詩》:「駕言巡明祀,致敬在祈年。」
鞭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習俗於立春前一日,各地州縣官府鞭打春牛迎春,以祈求豐收。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也稱為「鞭牛」、「打春」。
拜鬼求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鬼神祈求保祐。唐.王建〈三臺〉詩:「揚州橋邊小婦,長干市裡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也作「求神拜佛」、「求神拜鬼」。
二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迄今已有七十幾年的歷史。大部份住在二結地區的居民,遇到出外、當兵、行車、病痛等事情,均會到廟裡上個香祈求平安,因此與王公廟均有一份很深的情感。廟前的廣場與兩棵大榕樹,更是社區老人下棋聊天及小孩子的主要遊戲場所,這樣的歷史空間同時也承載了二結人共同的記憶!二結王公廟位置
節節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民間風俗在正月初一插冬青、柏枝、芝麻梗於屋簷上,以祈求日日上進,稱為「節節高」。見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熙朝樂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