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履(1611~1674)字考夫,號念芝,浙江桐鄉縣人,因住楊園村,所以學者又稱他為楊園先生。生於明萬曆三十九年,卒於清康熙十三年。
  張履於明亡後,便隱居江、浙,為私人講授而終老一生。他一直維持漢民族人格,堅持忠臣不事二君的信念。他的思想是反王學而崇朱學,亦即反明學而復宋學,在清朝初年,實為開風氣之先。對於程子的「存心致知」,對於朱子的「居敬窮理」,張履的均極推崇。他說「程門四字教,曰存心,曰致知。朱門四字教,曰居敬,曰窮理。居敬所以存心也,窮理所以致知也,一也,而朱益緊切矣。學者舍是更無學法,未有入室而不由戶者。」
  張履主張實事求是,倡導實學的教育,所...
流慶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宋朝(西元960∼1279)禮儀舞蹈。用以祭祀宗廟及郊廟。大中符五年(1012)奏薦獻聖祖文舞《發流慶之舞》。
《宋史.樂一,樂五》。
塞翁失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候邊塞上有個老翁,丟了一匹馬。別人去安慰他,他卻說:「怎麼知道不是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這匹馬果然帶著一匹好馬回來了。典出《淮南子.人間》。比喻禍福時常互轉,不能以一時論定。宋.陸游〈賀蔣尚書出知婺州啟〉:「魯人獲麟以為不,雖愛憎之叵測;塞翁失馬未必非福,抑倚伏之何常。」《儒林外史》第四○回:「蕭雲仙呼天搶地,盡哀盡禮,治辦喪事,十分盡心。卻自己嘆息道:『人說塞翁失馬,未知是福是禍。』」也作「北叟失馬」。
亡羊補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楚策四》莊辛謂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祅乎?」莊辛曰:「臣誠見其必然者也,非敢以為國祅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國必亡矣。臣請辟於趙,淹留以觀之。」莊辛去之趙,留五月,秦果舉鄢、郢、巫、上蔡、陳之地,襄王流揜於城陽。於是使人發騶,徵莊辛於趙。莊辛曰:「諾。」莊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於此,為之奈何?」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1>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2>,未為遲也。』臣聞昔湯、武以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里,豈特百里哉?……。...
甘之如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甘如飴注音︰ㄍㄢ ㄖㄨˊ |ˊ漢語拼音︰gān rú yí釋義︰即「甘之如飴」。見「甘之如飴」條。 01.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嘗膽不苦甘如貽,令我采葛以作絲。」(源) 02.宋.文天〈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參考詞語︰甘之若飴注音︰ㄍㄢ ㄓ ㄖㄨㄛˋ |ˊ漢語拼音︰gān zhī ruò yí釋義︰若,如。「甘之若飴」即「甘之如飴」。見「甘之如飴」條。 01.《明史.卷二一○.桑喬等列傳》:「贊曰:『……言者踵至,斥逐罪死,甘之若飴,而不能得君心之一悟。』」
杞人憂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uó zhī yōu釋義︰猶「杞人憂天」。見「杞人憂天」條。 01.宋.岳珂《桯史.卷三.歲星之》:「時敵初退,師尚宿留淮泗。朝議凜凜,懼其反旆,士大夫皆有杞國之憂。」 02.明.范濂《雲間據目抄.卷五.記土木》:「獨以役重賦煩,人民凋瘵,識者不無杞國之憂。」  參考詞語︰杞人之憂注音︰ㄑ|ˇ ㄖㄣˊ ㄓ |ㄡ漢語拼音︰qǐ rén zhī yōu釋義︰猶「杞人憂天」。見「杞人憂天」條。 01.《孽海花.第二七回》:「這是賢弟關心太切,所以有此杞人之憂。」 
暮鼓晨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元.紀君《趙氏孤兒》第二折:「〔帶云〕程嬰,你只依著我便了。〔唱〕我委實的捱不徹暮鼓晨鐘。」
助紂為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謝靈運〈晉書武帝論〉(據《太平御覽.卷九六.皇王部二一.世祖武皇帝》引)世祖受命,禎屢臻,苛慝不作。萬國欣戴,遠至邇安,德足以彰,天啟其運,民樂其功矣。反古之道,當以美事為先。……昔武王1>伐紂2>,歸傾宮之女3>,不以助紂為虐;而世祖平皓4>,納吳妓五千,是同皓之弊。 〔注解〕 (1) 武王:指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1) 紂: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名辛,為帝乙的兒子,史稱為「紂王」。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
結草銜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王母: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怪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年老慈的女神。 (6) 三事:即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祭祀神祇以除不。《禮記.月令》:「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