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1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土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土地的方位。《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度厚薄,仞溝洫,物土方,議遠。」
臺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指三臺星,古人以為有三公之象,因用以指三公之位或宰輔重臣。《後漢書.卷三○下.郎顗傳》:「三公上應臺階,下同元首。」唐.章懷太子.注:「言三公上象天之臺階,下與人君同體也。」《文選.王儉.褚淵碑文》:「內謨帷幄,外曜臺階。遠無不肅,無不懷。」
刈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其猶可撲滅!』周任1>有言曰:『為2>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3>蘊崇4>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5>,則善者信6>矣。』」 〔注解〕 (1) 周任:周朝時賢能的大夫,生卒年不詳。 (2) 為:治理。 (3) 芟夷:割草。芟,音ㄕㄢ,除草。 (4) 蘊崇:積聚。 (5) 殖:生長。 (6) 信:通「伸」,伸展、發揚。
剪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其猶可撲滅!』周任1>有言曰:『為2>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3>蘊崇4>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5>,則善者信6>矣。』」 〔注解〕 (1) 周任:周朝時賢能的大夫,生卒年不詳。 (2) 為:治理。 (3) 芟夷:割草。芟,音ㄕㄢ,除草。 (4) 蘊崇:積聚。 (5) 殖:生長。 (6) 信:通「伸」,伸展、發揚。
邵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洛書》、《伏羲八卦》等易學秘奧。邵雍的根基過人,能融會貫通、妙悟自得,終成為一代易學大師,風靡遐的鴻儒。他自成一家獨特的宇宙觀,對於天地運化、陰陽消長的規律瞭若指掌。《宋史》記載道:他對於“遠而古今世變,微而走飛草木之性情”都能“深造曲暢,通達不惑”,而且“智慮絕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學的另一位始祖程頤說他:“其心虛明,自能知之”。於是,他著書立說,撰寫了《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等著作共十餘萬言。邵雍對易經極有研究,開拓了「像數」學的領域,他「探跡索隱,妙悟神契,洞徹蘊奧,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邵雍繼承並...
容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許。《後漢書.卷三三.朱浮傳》:「求之密,容或未盡。」
涇渭斯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涇渭分明」之典源,提供參考。 《詩經.邶風.谷風》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涇1>以渭2>濁,湜湜其沚3>。宴爾新昏4>,不我屑以5>。毋逝我梁6>,毋發我笱7>。我躬不閱8>,遑恤我後9>! 〔注解〕 (1) 涇:涇河,亦稱「涇水」,關中八川之一。源自甘肅省平涼西南的六盤山東麓;流入陝西省注入渭河,是渭河水系中的最大支流。 (2) 渭:渭河,亦稱為「渭水」。源出甘肅省渭源縣西的鳥鼠山,東南流經陝西省,至高陵縣會涇水,又東流至朝邑縣會洛水,注入黃河。 (3) 湜湜其沚:河水靜止時,清澈見底。湜,音ㄕˊ,水清澈見底的樣子。沚...
捷徑終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終南捷徑」。見「終南捷徑」條。01.宋.樓鑰《攻媿集.卷一.送石應之司戶歸剡以室人遠為韻》:「捷徑指終南,索價譏少室。窮達豈無命,踏地胡不實?」02.清.趙懷玉〈留別都門諸子〉詩:「空群冀北難為馬,捷徑終南況有人。」
以夜繼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夜以繼日」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離婁下》1>孟子曰:「禹2>惡旨酒3>,而好善言。湯4>執中5>,立賢無方6>。文王7>視民如傷8>,望道而9>未之見。武王10>不泄11>,不忘遠。周公12>思兼三王13>,以施四事14>,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管子.禁藏》、《莊子.至樂》。 (2) 禹:夏代開國君主。顓頊之孫,鯀之子,姓姒,號禹,生卒年不詳。虞舜時因用疏導法治平洪水有功,受舜禪讓為天子,世稱「大禹」。在位八年而卒,人民奉他的兒子啟為君,開君主世襲之制。 (3) 惡旨酒:厭惡美酒。惡,音ㄨˋ。 (4...
畏頭畏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畏首畏尾」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文公十七年》晉侯不見鄭伯,以為貳於楚也。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十五年五月,陳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燭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陳、蔡之密於楚而不敢貳焉,則敝邑之故也。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見于君。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於絳,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今大國曰:『爾未逞1>吾志。』敝邑有亡2>,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又曰:『鹿死不擇音3>。』小國之事4>大國也,德,則5>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6>,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 〔注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