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千方百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彭龜年〈論小人疑間兩宮乞車駕過宮面質疏〉(據《止堂集.卷三》引)1>者群臣抗章,無不切至,而天聽穹窿,未見昭格,此固群臣孚誠有所不足,詞語有所未明。然臣竊料必有植此疑根于陛下之胸中者,見外庭紛紛有奏疏,將千方百計誤陛下之聽,使陛下不省2>群臣之言,未可知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 (2) 省:音ㄒ|ㄥˇ,明瞭、領悟。〔參考資料〕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如今學者卻恁地慢了。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捉他,如此猶恐不獲。今卻只在此安坐熟視他,不管他,如何奈得他何!
博古通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晉書.卷三三.石崇傳》:「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遠照,願加三思。』」
畏首畏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文公十七年》晉侯不見鄭伯,以為貳於楚也。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十五年五月,陳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燭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陳、蔡之密於楚而不敢貳焉,則敝邑之故也。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見于君。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於絳,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今大國曰:『爾未逞1>吾志。』敝邑有亡2>,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又曰:『鹿死不擇音3>。』小國之事4>大國也,德,則5>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6>,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 〔注解〕 (1) 逞:滿足。 (2) 亡:音...
大名鼎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名揚四海,名滿天下,名聞遐,赫赫有名,舉世聞名反義:不見經傳,沒沒無聞,無名小卒辨似: 鼎,音ㄉ|ㄥˇ。鼎鼎,盛大的樣子。不可寫作「頂」。 「大名鼎鼎」及「赫赫有名」都有名聲很大的意思。 「大名鼎鼎」多只用來形容人;「赫赫有名」除形容人外,亦可形容事物。 大名鼎鼎 赫赫有名 辨似例句 ○ ○ 李先生在畫壇上~,是位極為傑出的畫家。 ㄨ ○ 這是本~的小說,曾經得過諾貝爾獎的。
屏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來擋風或隔開、遮掩房室的用具。清.王猷定〈湯琵琶傳〉:「值寇亂,負母鬻食兵間,耳目聾瞽,鼻漏,人不可,召之者,隔以屏障,聽其聲而已。」也作「屏門」、「屏風」。
斬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隱公六年》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往歲,鄭伯請成于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實難,鄭何能為!」遂不許。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其猶可撲滅!』周任1>有言曰:『為2>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3>蘊崇4>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5>,則善者信6>矣。』」 〔注解〕 (1) 周任:周朝時賢能的大夫,生卒年不詳。 (2) 為:治理。 (3) 芟夷:割草。芟,音ㄕㄢ,除草。 (4) 蘊崇:積聚。 (5) 殖:生長。 (...
身敗名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臭名遠揚,聲名狼藉反義:功成名就,名揚四海,名滿天下,流芳百世,聞名遐辨似: 「身敗名裂」及「聲名狼藉」都有名聲極壞的意思。 「身敗名裂」用於表示名聲敗壞至地位喪失,澈底失敗的地步;「聲名狼藉」僅表示名氣與聲譽都極為惡劣。 身敗名裂 聲名狼藉 辨似例句 ○ ㄨ 這個人賣國求榮,最後東窗事發,落得~的下場。 ㄨ ○ 他無惡不作,在這地區早已~。
暗箭傷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隱蔽處放箭傷害他人。#語本宋.劉炎《言》卷六。後用「暗箭傷人」比喻暗中用陰險的手段傷害人。 △「含沙射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福。《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遐一體,中外禔福,不亦康乎?」
登高自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做事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參見「升高自下」條。《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辟如登高必自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