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落孫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山,宋朝人,應試考中最後一名。「名落孫山」,名落於孫山之後,指參加考試或選拔沒有被錄取。
#典出宋.范公偁《過庭錄》。
|
平步青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步青雲」係由「平步」及「青雲」二語組合而成。
「平步」出自唐.白居易〈潯陽歲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員外〉詩。白居易,字樂天,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元和十年他因事被解除在京城的官職,貶為江州司馬,到江州郡治潯陽當一個輔佐太守的閒官。雖然江州太守待他極優,但他還是不免想到自己少年時的顛沛流離,仕途也一直不順利。好友們「平步取公卿」,可憐的自己卻被貶職到這個陌生的南方城市,不禁感慨萬千。
「青雲」,天上的雲,比喻很高的地位。出自《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列傳.范雎》。范雎本來是魏國大夫須賈的門客,曾隨須賈使於齊,須賈懷疑他與齊國私通,歸告魏相,魏相派人差點把他打死。後來范雎逃到秦國,改名換姓,自稱張祿,...
|
火樹銀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後致使滿朝大臣有一大半投靠了太平公主,七個宰相中有五個是她的親信,朝政一片混亂。唐睿宗又很愛享樂,雖然只當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麼節日,他都要大肆鋪張,供他遊玩。每年正月元宵夜,他一定要紮起二十丈高的燈樹,點起五萬多盞燈,號為火樹,以示天下太平。唐代詩人蘇味道這樣描繪當時的元宵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妓皆儂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相似、相反詞 相似 燈火輝煌、燈燭輝煌 相反 漆黑一片 5.例句 每年的元宵節,整個鹽水鎮一片火樹銀花,非常炫麗。
|
明眸皓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醒世恆言.卷一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雖然土木形骸,卻也丰神俊雅,明眸皓齒,但少一口氣兒,說出話來。」
|
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連詞。表示讓步關係,相當於「雖然」、「縱使」。[例]唯天子亦不說也。(《史記.卷一二○.汲黯傳》)
|
鬼斧神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達生》梓慶1>削木為鐻2>,鐻成,見者驚猶鬼神。魯侯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以為焉?」對曰:「臣工人,何術之有!雖然,有一焉。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齊三日,而不敢懷慶賞爵祿;齊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當是時也,无公朝,其巧專而外骨消;然後入山林,觀天性;形軀至矣,然後成見鐻,然後加手焉;不然則已。則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與!」 〔注解〕
(1) 梓慶:魯國大匠,名慶。梓,製作木器的工匠。古人常以職業或專長冠於名字之上,如卜偃、盜跖。
(2) 鐻:音ㄐㄩˋ。一種樂器。形似鐘,初為木製,後改用銅鑄。
|
忠言逆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因為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加上國君無能,人心渙散,以致內憂外患交迫,隨時都可能亡國。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把滿腔的抱負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提到︰有用的藥,吃起來雖然覺得很苦,但是聰明的人卻會勉強自己喝下它,因為知道吃下之後能夠治好自己的病;忠直的話語,聽起來讓人很難受,但是英明的君主卻會聽從,因為知道採納之後可以成就大業。後來「忠言逆耳」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
|
眾志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志成城」原作「眾心成城」。據《國語.周語下》載,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鑄造一口極大的鐘。單穆公和樂師州鳩知道了這件事,便勸阻景王打消鑄鐘的念頭。他們認為:那麼大的鐘雖然少見,但是聲音不一定和諧好聽,若因此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然而景王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
|
苦心孤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以後,文人都喜好美名,彼此互相輕視,而各個朝代均有傑出的人才,就像春天的繁花既多又燦爛。又自謙自己雖然像野花一樣沒什麼才華,但仍費盡心力,從事創作,希望達到別人所達不到的境界,亦不敢跟隨流俗,任意輕視宋元的詩人。後來「苦心孤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費盡心思,專心研究,達到他人所達不到的境地。
|
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答應、應允。如:「許可」、「允許」。《左傳.閔公二年》:「及密,使公子魚請,不許。」《董西廂》卷六:「雖然昨夜見許,未足取信。」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