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藍貝爾蹈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1920年代由蹈家瑪麗.藍貝爾(Marie Rambert)成立的蹈學校,為英國栽培了數名優秀的編家,如弗烈德力克.阿胥頓(Frederick Ashton)、安東尼.都鐸(Anthony Tudor),與克里斯多福.布魯斯(Christopher Bruce)等。此學校與同樣為藍貝爾所創的「藍貝爾芭蕾團」(Ballet Rambert)1987年改名為藍貝爾團(Rambert Dance Company),以配合其改變為現代的走向有密切的關連。
Selma Jeanne Cohen 主編《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希臘團 ── 都拉史特拉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成立於1953年。由都拉.史特拉朵所創辦。她1902年生於雅典,二次大戰時(1940-1944),在雅典大主教教區傳醫團,以及在她朋友卡洛樓斯.寇溫(Karolos Koun)的一個藝術劇院(Art Theater)工作,這兩份工作的影響下,激起了她感覺到有必要設法保存當時日漸消失的傳統希臘文化的使命感。因此,1953年創立了「希臘團 ── 都拉史特拉朵」,藉著蒐集、研究、演出希臘傳統蹈,保存傳統的蹈、服裝及音樂這幾個希臘文化環節。1959-1963年,他們常駐在古老的「彼維拉斯劇院」(Ancient Theater of Piraeus)演出,1964年以後,則遷至菲露柏波山(A...
團簡介。
阿雷汪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係德國及瑞士2/4拍或三拍的鄉村蹈,主要表現伴遊步的形式,並以急馳步結束。此蹈為整齊劃一的走步與鎖鏈隊形交替呈現。在德國的方言中亦名阿勒曼(Allemande)或阿勒曼德(Allemandler)。在阿本塞(Appelzell),此民族蹈因來自斯瓦比亞(Swabia)稱為斯瓦部里(Schwobli)。阿勒曼德之名係來自古老的阿耳孟(Almond),目前的形式發展較晚,其風行於西歐不會早於十七、十八世紀。由於有許多不同的旋律,有些作曲家視之為「靈感的泉源」。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織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Tisserand 為織工之意。《織工》為一種工作,表現紡織工作之過程。在一代表紡織機之道具上,綴以緞帶作為經線。每一者持一緞帶,在織機□外移動,另一者扮演織工,以緞帶橫向置入直緞帶中,作為緯線。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牧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法國利茅辛(Limousine)一支古老的牧羊人蹈,由二位男子表演(或兩人為一組,有好幾組)。者手握一根趕家畜的刺棒,或二米長的掃帚柄,柄中間結一束緞帶;音樂為2/4拍,整支從頭到尾都用波爾卡(Polka)步。者進入成對跳時,各握住牧棍的一端,抵達位置後,彼此面對面,將牧棍舉高過頭頂。分四段:一、每位者在高舉的牧棍下順時鐘方向原地軸轉。二、將牧棍放低,每逢數第一拍,每位者右腳伸過棍子,變成牧棍在左手,再以左腳反覆相同動作;這兩個動作要反覆四遍。三、將牧棍再舉高,者順時鐘方向繞半圈。四、同第二段。這四段可反覆許多遍。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雅巴達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源自法國西北部的不列塔尼(Brittany),一種以活潑的2/4節拍、至少由四對男女合跳的蹈,在Cornouaille仍有人在跳這種。雅巴達奧據說是源自Jabad,在不列塔尼語中它的意思是薩拉邦。但這兩種雅巴達奧和薩拉邦,在形式上看不出有何關聯。隨著些微的變化,有兩種動作,女方依順時鐘方向前進環繞,直到每一位都回到搭檔身邊。啞巴達奧隱含了啞劇, 啞劇可表現出蹈原始形式中的一個古老被遺忘的目的,其中一個版本是這樣的︰在第一個動作時,女孩們原地蹈,男孩則把手背在臀上以挑戰的姿態向中心前進,以右腳俐落地踩踏地面,舉起右手成威脅狀。回到搭檔的身邊時,每個男孩由右向左地經過前方的女孩,然...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拉邦動作與蹈中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1945年在拉邦(Rudolf Laban)的指導下成立。原本命名為「動作之藝術教室」(Art of Movement Studio),並為英國的蹈教育扮演重要的角色。此中心最早位於曼徹斯特,1953年搬到瑟里(Surrey),1973年在主任瑪麗安.諾斯(Marion North)的帶領下,遷到目前的倫敦所在地,並首創英國最早的蹈學士學位(BA Honours in Dance Theatre, 1976)、碩士學位(MA in Dance Studies, 1980),及後來的蹈博士學位。1982年,拉邦中心成立「過渡團」(Transitions Dance Company)...
《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33rd ed. 1998、「過渡團」節目單。
黑熊搏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鄂倫春族民間蹈。流行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及黑龍江鄂倫春族居住地。也叫《鬥熊》,鄂倫春語稱為《阿瑪仁》。鄂倫春人崇拜黑熊是傳統的習俗,故從不獵熊。每當鄂倫春人狩獵歸來,慶賀豐收及其它喜慶日子,均要圍著篝火唱歌跳,其中最精彩的就是《黑熊搏鬥》。時三人為一組(二男一女或是二女一男均可),站成品字型,上身略向前傾,雙腿半蹲,雙手按膝,目視對方。口發〈吼、吼〉之呼號聲,雙腳同時用力跺地,跳躍,兩肩和頭部左右搖動,模仿黑熊蹦跳。其中二人相互追逐,搏鬥的難解難分時,另一人旋即勸解,繞橫八字路線在雙方之間蹲跳穿梭。該無音樂伴奏,以者本人的呼號為動作節拍。節奏鮮明,粗獷豪放。是鄂倫春族民間中最...
高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法國朗格(Langues)區由獵人以行進隊伍踩在高蹺(chanques)上表演,在節慶時,隊伍進入村莊,者會站立於住家較高的窗口向屋主討賞。此詞傳入英格蘭為「足、腿」(shanks),在約克夏(Yorkshire)稱「徒步旅行」為「going by shanks pony」。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英屬哥倫比亞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於1986年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成立,為加拿大四個主要芭蕾團之一。團成立之初,由安涅特.保羅(Annete av Paul, 1944-)與瑞得.安德遜(Reid Anderson, 1949-)擔任藝術總監,1990年後由恩格涵(Barry Ingham)代理該職位。由於恩格涵曾為「法蘭克福芭蕾團」(Brankfurt Ballet)主要者及芭蕾指導。以他過去對歐洲編家的瞭解及良好的合作關係,致力於發展一套獨特的風格,為團帶來豐富的碼及教學經驗,以鞏固其在芭蕾蹈領域裡的地位。團風格揉合了古典與創新,一些歐洲知名的編家如威廉.佛斯特(William Forsythe,...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1990年。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