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槲寄生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名。在不列顛由德魯伊德教(Druid)的人手持一棵槲寄生植物所跳的祭。此植物無根,生長在樹上,外表光亮的醬果象徵強韌生命力,一串有三顆果子。在斯堪地那維亞神話中,洛基(Loki)用這果子傷了光神巴爾達(Balder),北歐和平之神弗雷(Frey)乃宣佈凡從它底下經過者皆可活命,使巴爾德得以復活。德魯伊德祭有三部分:儀式祈禱行進、繞圈並將金色草葉分段,以農作物表示歡欣。在英國以形似珍珠之物作為祭品。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日本京都的藝妓學徒稱子。女孩五歲左右,由雙親與藝妓屋的老板娘簽訂契約,開始接受未來欲成為藝妓在藝術和禮儀方面應有的訓練,課程首重跳、歌唱和彈奏三味線(三弦琴)。傳統上所穿的和服顏色鮮豔,袖子寬到可觸及地面,並繫著織錦寬腰帶;漆色木屐綴有小鈴,頭髻上有小裝飾品和絲繐。「子」被餐館雇用去跳,由較年長的藝妓擔任樂師,亦兼端盤子、陪酒以及伺候客人,所賺的錢要交給老板娘。到了十六、十七歲時成為「一本」(ippon,已可獨立的藝妓),髮式及服裝都要改變。在東京,則將這些小女孩稱為「半玉」(hangyoku,雛妓)。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繫,步組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是指將兩種以上的步連結成一段句。例如由幾個快板的跳躍動作連結在一起的組合練習,即稱為〈enchaînement〉。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印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源於巴比倫古傳統,每位重要官員都帶有私章及官印,此官印必須由他親自蓋在所有需處理的文件上,這亦成為特許狀之根據。現今,國璽或使館大印的使用可說亦源之於此。傳統印記典禮上設有儀式蹈以添生動。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臺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譜符號。拉邦譜系統會使用一小方塊代表台特定區位,在方塊內塗上陰影可標示出台區位,右台即是在四方塊的右方塗上陰影〔如圖〕。
吐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散樂曲目,從口中吐出火燄的雜技,與《飲刀子》〔見Intosu Mai〕是組成套的表演,見於《信西古樂圖》。另外歌伎的演出中,加入吐火術的有《戾橋》、《紅葉狩》等;民俗蹈中,有茨城縣高岡的《小張綱火》是利用人形煙火來演出,屬「祭事人形藝」。岡山備中神樂的《八岐大蛇》等皆有之。
《日本踊辭典》。
桑娜曼星蹈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印度團。桑娜.曼星(Sonal Mansingh)是馬哈拉施特拉省(Maharashtra)前任總督的孫女,自幼跟祖父母到處居留。桑娜住在班加羅爾時,跟隨克里希納.拉歐教授(Krishna Rao)夫婦學習巴拉他納雅。1963年即已開始了演出生涯,但仍然不斷追隨多位名師學習。她鑽研巴拉他納〔見(Bharata Natyam)〕,連帶也對奧里薩及奧迪西蹈產生濃厚興趣。事實上,奧迪西與巴拉他納亞在承襲巴拉他蹈方面足可以分庭抗禮。桑妮露不斷擴充演出項目,增編新。如改編塔爾薛達斯的《西塔.史華欣華林》(講的是西塔挑選華馬為婿的故事)和華拉伏的《馬格達雷林.瑪麗亞》(即聖經上的瑪麗.馬...
第八屆香港亞洲藝術節1983。
沈默侶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斯拉夫波士尼亞(Bosnia)的蹈。名被稱為沈默,是因十六世紀土耳其人征服南斯拉夫時,禁止他們的本土歌謠與蹈,導致波士尼亞地區有少數蹈在演出時並沒有音樂伴奏。《沈默侶爾》是由男子和女子表演,蹈節奏精湛,跳中唯一的聲音是發自綴飾在女孩服飾上銅幣的鏗鏘聲,以及足部踏地聲。在第拿里阿爾卑斯山脈(Dinaric Alps)的格拉摩赤(Glamoc),蹈一開始是由女孩在圍成的閉口圓圈上移動,稍後男子加入並增快拍速,蹈中每一位男子都會用力甩動女伴的手,並使她旋轉;在斯塔洛柏聖斯科(Starobosansko),女孩握住伴的手,跟隨男子所做出的即興步,而且拍速與複雜的節奏會逐漸增快...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咚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咚鼓原文稱「Ram Ton」,是泰國東北部的民俗蹈,其起源並不明確,但一般相信是來自東北地區重要城市之一的柯叻府(Korat),現稱那空拉查西馬(Nakhon Ratchasima)。泰國東北地區的一些蹈,不見北方者的曼妙與優雅,取而代之的是簡單有趣和快樂的風采,其基本動作,包括軀幹在一個圓運動中彎曲和搖擺,手臂在身前揮動但無古典的手指動作,前進步加重身體前推並急拉雙腿,以及扭動肩、腰等等。Ton鼓通常用黏土曬乾製成,有一端張著蛇皮或牛皮,當Ton鼓敲出節奏時輔以鈸和節奏棒。者成對,繞著大圓圈緩緩移動,邊移動邊搖擺身體,伴互不碰觸,但以目光傳情;正在跳中的一對,常跳出圓...
《The Regional Folk Dances of Thailan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蹈類型名。日本宴會中助興的蹈,也稱作「順之」或「順之肴」。曾見於《曾我物語》(1423年前後三、四十年的作品,為戰爭小說)一書。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踊辭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