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邵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數年。已而歎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獨未及四方。』於是逾河、汾,涉淮、漢,周流齊、魯、宋、鄭之墟,久之,幡然來歸,曰:『道在是矣。』」遂不復出。當時有高人李挺之,見其好學不倦,就傳授了他《河圖》、《洛書》、《伏羲八卦》等易學秘奧。邵雍的根基過人,能融會貫通、妙悟自得,終成為一代易學大師,風靡遐邇的鴻儒。他自成一家獨特的宇宙觀,對於天地運化、陰陽消長的規律瞭若指掌。《宋史》記載道:他對於“遠而古今世變,微而走飛草木之性情”都能“深造曲暢,通達不惑”,而且“智慮絕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學的另一位始祖程頤說他:“其心虛明,...
一息奄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奄奄一息」。見「奄奄一息」條。01.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五.潮州樂府》:「久之黧黑聳兩肩,眼垂淚,鼻出涕,一息奄奄死相繼。」02.《紅樓夢》第九七回:「黛玉雖然服藥,這病日重一日。……紫鵑等看去,只有一息奄奄。」 
黃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隱囊而坐。俄見旅中少年,乃盧生也。衣短褐,乘青駒,將適于田,亦止於邸中,與翁共席而坐,言笑殊暢。久之,盧生顧其衣裝敝褻,乃長歎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諧,困如是也!」翁曰:「觀子形體,無苦無恙,談諧方適,而歎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適之謂?」翁曰:「此不謂適,而何謂適?」答曰:「士之生世,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後可以言適乎。吾嘗志於學,富於游藝,自惟當年青紫可拾。今已適壯,猶勤畎畝,非困而何?」言訖,而目昏思寐。時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當令子...
一新耳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始,百度惟新,鑒2>上遵高祖3>之旨,下采齊4>之舊風,軌制粲然5>,皆合規矩。高祖覽其所上,嗟美者久之,顧謂侍臣曰:「諸州刺史6>皆能如此,變風易俗7>,更有何難?」下詔褒美8>,班9>之天下,一如鑒所上。齊人愛詠,咸曰耳目更新。高祖崩後,和罷沙門歸俗,棄其妻子,納一寡婦曹氏為妻。曹氏年齒已長,攜男女五人隨鑒至歷城,干亂政事。和與曹及五子七處受納,鑒皆順其意,言無不從。於是獄以賄成,取受狼籍,齊人苦之,鑒治名大損。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記〉。 (2) 鑒:元鑒,字紹達,北魏宗室,鮮卑族,生卒年不詳。頗覽書傳,沉重少言,寬和好士。任齊州刺史時,采齊舊風,軌制合於...
隨寓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遇而安」之典源,提供參考。 《石門文字禪.卷二二.舫齋記》宣城李德孚,有美才,善屬文。宣和初,與余邂逅於長沙,年既相若,且同學又相好也。久之,德孚侍親移漕江左,而官之金陵。即官舍之東,闢室以觀書,其室連數楹而戶相重,東西而視,如在船中,乃以「舫齋」名之。有客聿至,視其榜揭而疑之,曰:「以子為隱者耶?則忠義之色,功名之志,見施為語言。以子為非隱者耶?則山水之意,嗜好之異,與儕輩不侔。」……德孚仰而笑,俯1>而應曰:「吾非放愁也,但吾以忠信孝友為煙波2>,隨所寓3>而安之為舟舫4>。昔馮夷得之以游大川5>,漁父語已緣葦而去6>,意竊慕7>之,如是而已矣。」客愕然8>無對。明年,復來長...
疊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重相疊的山峰。《文選.任昉.贈郭桐廬出溪口見候余既未至郭仍進村維舟久之郭生方至詩》:「疊嶂易成響,重以疲猨悲。」
俞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允許、允可。《宋史.卷二五六.趙普傳》:「太祖怒甚,起,普亦隨之。太祖入宮,普立於宮門,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家無四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家居徒5>四壁立。卓王孫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人或謂王孫,王孫終不聽。文君久之不樂,曰:「長卿第俱如臨邛,從昆弟假貸猶足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鑪。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保庸雜作,滌器於市中。卓王孫聞而恥之,為杜門不出。昆弟諸公更謂王孫曰:「有一男兩女,所不足者非財也。今文君已失身於司馬長卿,長卿故倦游,雖貧,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獨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孫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及其嫁時衣被財物。文君乃與相如歸成都,買田宅,為富人。 〔注解〕 (1) 新寡:指丈夫死後不久,寡居的婦女。見「文君新寡」。 (2...
何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什麼不。反問語氣,表示應該、可以。漢.劉向《說苑.卷二○.反質》:「始皇默然久之,曰:『汝何不早言?』」《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既承悔兄看得起我,好容易光降,何不就在小店寬住幾日?」
邯鄲一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黃粱一夢」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沈既濟《枕中記》(據《唐人小說》引)開元七年,道士有呂翁者,得神仙術,行邯鄲道中,息邸舍,攝帽弛帶,隱囊而坐。俄見旅中少年,乃盧生也。衣短褐,乘青駒,將適于田,亦止於邸中,與翁共席而坐,言笑殊暢。久之,盧生顧其衣裝敝褻,乃長歎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諧,困如是也!」翁曰:「觀子形體,無苦無恙,談諧方適,而歎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適之謂?」翁曰:「此不謂適,而何謂適?」答曰:「士之生世,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後可以言適乎。吾嘗志於學,富於游藝,自惟當年青紫可拾。今已適壯,猶勤畎畝,非困而何?」言訖,...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