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移花接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德甫叫出長壽來,三人抱頭哭不住。分付道:「爹娘無奈,賣了你,你在此可也免了些飢寒凍餒,只要曉得人事,敢這家不虧你,我們得便來看你就是。」小孩子不捨爹娘,吊住了,只是哭。陳德甫只得去買些果子來哄住了他,騙了他進去。周秀才夫妻自去了。那賈員外過繼了個兒子,又且放著刁勒1>買的,不費大錢,自得其樂。就叫他做了賈長壽。曉得他已有知覺,不許人在他面前提起一句舊話,也不許他周秀才通消息往來。古古怪怪,防得水洩不通2>。豈知暗地移花接木,已自雙手把人家交還他。 〔注解〕 (1) 刁勒:拐騙強迫。 (2) 水洩不通:形容包圍得極為嚴密。見「水泄不通」。
根深蒂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子.第五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嗇1>。夫唯嗇,是謂早服2>;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剋;無不剋,則莫知其極3>;莫知其極,可以有國4>;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蔕5>、長生久視6>之道。 〔注解〕 (1) 嗇:音ㄙㄜˋ,愛惜、儉省。謂愛其精神,惜其智識。 (2) 早服:早服從於道。 (3) 極:窮盡;極限。 (4) 有國:治國。 (5) 蔕:音ㄉ|ˋ,草木之根。 (6) 視:活。
應接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美景繁多,令人目不暇給。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後亦用以比喻人事物繁多紛至,令人窮於應付。《文明小史》第四二回:「那些學堂裡的學生,你也去買,我也去買,真正是應接不暇,利市三倍。」也作「接應不暇」。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各種文獻以為己用。其內容較為駁雜,大致有記述禮節、記述政令、解釋《儀禮》、記孔子言論、記述孔門及時人事、禮節考證、通論禮意或學術、記述制度、記述掌故、雜記等十種。梁啟超,要籍解題及其讀法東漢時鄭玄為之作注,其文字較為通暢易讀,流傳較廣。唐朝時取代《儀禮》,成為五經之一。 易經《周易》也稱《易》、《易經》,本是古代占蔔之書,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文敘述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傳》為解釋卦名、卦義、卦辭、爻辭的七種十篇,稱為“十翼”、“《易傳》”、“《易大傳》”。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出現當在西周以前的遠古年代,有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可供玩賞的形色。如:「風景」、「山景」、「景物依舊,人事全非。」
五體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聊齋志異.卷七.胡四娘》:「四娘出,顏溫霽,問:『大哥人事大忙,萬里何暇枉顧?』大郎五體投地,泣述所來。」
目不識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不識一丁注音︰ㄅㄨˋ ㄕˋ | ㄉ|ㄥ漢語拼音︰bù shì yī dīng釋義︰猶「目不識丁」。見「目不識丁」條。 01.《舊唐書.卷一二九.張延賞列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源) 02.《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村夫不識一丁,愚者豈無一得?」 參考詞語︰一丁不識注音︰| ㄉ|ㄥ ㄅㄨˋ ㄕˋ漢語拼音︰yī dīng bù shì釋義︰猶「目不識丁」。見「目不識丁」條。 01.宋.吳編修〈八聲甘州.繫酒船夜入古江樓〉詞:「歎從前眼底,一丁不識,四海曾空。」 02.《醒世姻緣傳.第一回》:「那邢生後來做到尚書的人品,你道他眼裡那裡有你這個一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消費、花費。如:「耗資」、「消耗」。《文選.曹植.七啟》:「耗精神乎虛廓,廢人事之紀經。」李善注引〈蒼頡篇〉曰:「耗,消也。」
勾心鬥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彼此明爭暗鬥,各用心機。[例]大家若再勾心鬥角,公司遲早會因人事不和而瓦解。
花好月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正盛開,月正圓。比喻人事美好圓滿。常用於新婚祝頌之詞。宋.張先〈木蘭花.人意共憐花月滿〉詞:「花好月圓人又散,歡情去逐遠雲空,往事過如幽夢斷。」也作「月圓花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