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8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阻他,卻又不敢,於是故意在早上拿著彈弓到庭院裡,讓露水沾溼他的衣服。如此連續三天,吳王問他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呢?」他便回答:「有隻蟬在樹上唱歌,不知螳螂在後面要抓牠。同樣的,螳螂忙著捕蟬,也不知道身後有隻黃雀要吃牠。黃雀則是伸著脖子要啄螳螂,也不知道我在樹下準備把牠射下。牠們三個都只顧眼前的利益,完全無暇顧及身後的危險。」吳王聽了,警覺到有許多國家正對吳國虎視眈眈,恐怕會利用吳國專力伐楚時乘隙進攻,於是便打消攻楚的念頭。由於這個故事,於是有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成語,與單用「螳螂捕蟬」一語同義。
刮目相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刮目相看」原作「刮目相待」,指將眼前舊有的認識刮除,重新看待。三國時吳將呂蒙,小時候因為生活困苦,沒有讀過什麼書,以致有些官員認為他沒有學識而看輕他。有一天,吳國君主孫權勸呂蒙和蔣欽,要他們趁著年輕多看史書和兵書充實學識,呂蒙起先推說軍務煩忙沒有時間,孫權就舉自己、漢光武帝及曹操的例子來勉勵他。於是他開始發奮學習,到後來看過的書籍,甚至比一般儒生還多。吳國另一位將軍魯肅在代理周瑜的職務期間,有次巡視呂蒙駐守的營區,本來魯肅也有一點輕視呂蒙,但卻在議論事情時說不過他,於是拍著呂蒙的背說:「我一直以為你只會帶兵,沒想到你學識這麼淵博,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學識淺陋的呂蒙了。」呂蒙回答:「士三天不見,就...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共戴天」這句成語原本的意思就是「不和仇人頂著同樣的天」,「天」只有一個,所以也就是不和仇人共存於世間的意思。什麼樣的仇人非得拚個你死我活呢?《禮記.曲禮》有一段話說:「殺害父親的仇人,我不應和他共處於世間;在路上遇到殺害兄弟的仇人,不必等回家拿兵器,就應該直接上前報復;如果是殺害朋友的仇人,我不應該和他同國。」傳統的儒家是很講究禮的。在禮的觀念中,對父母要盡孝,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存義,這是為人的基本。所以一個人是非觀念要分明,要「以直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
雞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雞的肋骨。比喻沒什麼價值,丟棄卻又覺得可惜的事物。[例]我目前的工作,就如同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又可惜。
不吝賜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請人多加指教的客套話。如:「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敬請不吝賜教。」
得心應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心應手」原作「得手應心」。先秦大哲學家莊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曾經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天齊桓公在堂上讀書,有個工匠輪扁在堂下做車輪。輪扁看到桓公讀書十分專心,就放下工具,走上堂去,向桓公問道:「您讀什麼書呢?」桓公就生氣地說道:「國君讀書,你一個小小的工匠也敢過問!」輪扁回答道:「臣不敢,臣只是從臣工作的角度來看,臣要將輪子裝上車軸時,如果車輪太鬆車軸就不牢,太緊的話就裝不進去。只有不鬆不緊,才能製作出一個好輪子,這完全依靠熟練的技巧,心裡怎麼想,手便能怎麼做,這其中的技術,都是經驗的累積,無法用言語文字說得很明白。我無法傳授給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無法從我身上領會。古人的經驗和智慧也是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審問。《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紹興法,鞫獄官推勘不實,故有不當者,一案坐之。」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有什麼合審的罪囚,押上勘問。」
對牛彈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牟子(?∼西元79年),本名牟融,東漢人,熟讀經史百家,並精通佛理,許多儒家學者都向他請教有關佛學的問題。不過牟子在對儒家學者講解佛理時,總是引用儒家的經書來作說明,有人問:「您說佛家經典那麼多,內容廣博深厚,為什麼不用佛經講解呢?」牟子答道:「你們對儒家經典的內容很熟,如果我引用儒家經典解釋佛理,你們很容易就能了解。反之,我若是引用佛典,就像對瞎子說各種漂亮顏色,對聾子演奏音樂,一點幫助也沒有。就是師曠那樣的音樂大師,無論技藝多麼精巧,也不能彈奏沒有琴弦的琴;狐貉的皮毛雖然暖和,但也不能溫暖沒有生氣的死人。例如春秋魯國的公明儀,有一次看見一頭牛在吃草,就彈琴給牠聽,可是不管旋律多悅耳動聽,牛...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了大海,才發現黃河的渺小,然而這看似沒有際涯的海洋,在浩瀚無窮的天地之間,跟大倉庫裡的一粒米又有什麼分別呢?」後來後來「井底之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識淺薄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示疑問。相當於「何」、「什麼」。《國語.魯語上》:「長勺之役,曹劌問所以戰於莊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