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6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韻律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揉合體操、音樂和舞蹈的運動。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可使血管舒暢,肌肉得到放鬆。
杭州評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杭州、餘杭等地的說唱藝術。由南詞演變而來,盛行於清末民初。表演時以胡琴伴奏,說唱內容通常為才子佳人的故事。
敘事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詩人吟唱的一種歌曲,常伴以舞蹈。後演變為以鋼琴伴奏的敘事性獨唱曲。內容常富有敘事性、戲劇性,有的取材於文學作品或民間傳說。
閩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和臺灣的劇種。從明末開始發展至今,在發展過程中曾受徽劇和京劇等的影響。主要伴奏樂器有梆笛、二胡及嗩吶等,所使用的曲調則有逗腔、揚歌、江湖和小調等四類。也稱為「福州戲」。
車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流行於西南各省的民間曲藝。由二至五人演出,邊歌邊舞,旁邊有幫腔助唱,唱詞以七字句為主,用鑼、鼓、二胡、四胡等伴奏。多在節慶、廟會時演出。
鐵片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起源於山東省的大鼓書。樂器除書鼓外,另用兩枚農具犁鏵擊拍,後改用鐵綽板,並以三弦、四胡伴奏。一人演唱或二人對唱,二三人伴󱎑。唱詞為七字句和十字句,有說有唱。曲調纏綿婉轉。也稱為「梨花大鼓」、「犁鏵大鼓」、「鐵板大鼓」、「山東大鼓」。
急三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曲牌名。屬南曲仙呂入雙調。在崑曲中多與風入松交替使用,在平劇裡成為伴奏樂曲,如飲酒、寒暄、看信等交代事件的場合使用。通常由嗩吶吹奏,以鑼鼓配合,演員只作手勢,為一種精簡舞臺語言的方法。
單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藝名。一種流行於北京、天津和東北等地的曲藝。由明清流行的時調小曲和岔曲合流後逐漸形成,初為三人或多人分別彈三弦、打八角鼓拆唱,稱為「八角鼓」。後由一人演唱並手持八角鼓司節奏,另由伴奏者彈三弦,所唱內容多為民間故事,稱為「單弦」。也作「單絃」。
助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一般演唱或演奏的形式中,除伴奏外,另有其他樂器作陪襯演奏,稱為「助奏」。
甌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浙江溫州一帶的劇種。因浙南、溫州一帶古稱東甌,故稱為「甌劇」。清初開始形成,演唱崑曲、高腔、亂彈,而以亂彈腔為主。伴奏樂器有笛子、二胡、三弦、大鑼、大鼓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