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悚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懼戰慄。《後漢書.卷六六.王允傳》:「卓怒,召將殺之,眾人悚慄,而戩辭貌自若。」《舊唐書.卷八五.徐有功傳》:「則天厲色詰之,左右莫不悚慄,有功神色不撓,爭之彌切。」
阮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器名,彈撥樂器。古稱秦琵琶或月琴。圓形音箱,直柄,四弦,原為十二品位。晉人阮咸善於彈奏此種樂器,故稱為「阮咸」。唐代武則天時發展為十三品位,今增為二十四品位,有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之分。可做為獨奏、合奏之用。
珠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珠寶和玉石。《莊子.讓王》:「事之以珠玉而不受。」《淮南子.齊俗》:「珠玉尊則天下爭矣。」
褚遂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96~658)字登善,唐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初唐書法家。博涉文史,工楷、隸,書學鍾繇、王羲之,而成古雅瘦勁之體。太宗時歷官諫議大夫兼起居注,後與長孫無忌同受顧命。高宗即位,遷尚書左僕射,封河南郡公,帝將廢后立武則天,遂良力諫不納,乞歸田里。累貶愛州刺史,憂憤而卒。
不暇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假思索」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黃榦〈復黃會卿書〉(據《黃勉齋文集.卷四》引)一二年來,於《中庸》之旨,玩之殊有味。此乃子思子於其家學中備見本末源流,作為此書,盡發聖賢底蘊,雖非初學所能盡曉,而亦初學所不可不知。始之以戒懼謹獨,次之以智仁勇之三德,終之以誠之一字。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閒1>,此意便在。初學豈可不以孜孜奉持?則天之所以予我者,便已渾然在此矣。然後加講學力行之功,以盡其所謂智仁勇者,則理之渾然者,又燦然各有著落,而無毫釐之差矣。於是又進其所謂誠者,亦不過講學力行,而實用其力焉,則天理流行無少閒斷矣。 〔注解〕 (1) 閒:音ㄐ|ㄢ,同「間」。
南山捷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著名道士。字子微,法號道隱,洛州溫人。遍遊名山,止於天臺山,自號天臺白雲子。少好學,不求仕宦。武則天、睿宗時曾迎入京,玄宗開元時又兩次召至都,令於王屋山置壇室以居。卒謚貞一先生。〔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新唐書.卷一二三.盧藏用列傳》
清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審核、清查。晉.葛洪《抱朴子.袪惑》:「倉卒聞之,不能清澄檢校之者,鮮覺其偽也。」《三國志.卷五十八.吳書.陸遜傳》:「哀矜庶獄,清澄刑網,則天下幸甚!」
夏目漱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名。1907年,開始為《朝日新聞》寫連載小說(包括《虞美人草》、《三四郎》)。暮年的夏目漱石追求「則天去私」的理想。1911年,他曾拒絕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稱號。1916年,因胃潰瘍去世。夏目死後,家屬將他的腦和胃捐贈給東京帝大的醫學部。他的腦至今仍保存在東京大學。1984年,他的頭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紙幣上 地位 以前發行的日元1000元紙幣上的夏目漱石頭像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作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
利鎖名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韁利鎖」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一○○.敘傳上》1>嗣雖修儒學,然貴老嚴之術。桓生欲借其書,嗣報曰:「若夫嚴子者,絕聖棄智,修生保真,清虛澹泊,歸之自然,獨師友造化,而不為世俗所役者也。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栖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不絓聖人之罔,不嗅驕君之餌,蕩然肆志,談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貴也。今吾子已貫2>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3>鎖,伏4>周、孔5>之軌躅6>,馳顏、閔7>之極摯8>,既繫攣9>於世教10>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11>?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嗣之行己持論如此。 〔注解〕 (1) 典故或...
郭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41)《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1942~1943)《蔡文姬》、《武則天》(1959~1960)《鄭成功》(1962) 史學、考古《甲骨文字研究》《卜辭通纂》《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問題》《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申三百年祭》(1944年)《青銅時代》《十批判書》《奴隸制時代》《李白與杜甫》 翻譯歌德《浮士德》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雪萊詩選》河上肇原著《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 書法郭沫若亦以書法聞名,他的書法藝術風格受到蘇軾很大的影響,豪放雄渾、而又沉毅清俊,有「郭體」之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