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03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神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西元606~706)唐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俗姓李,為禪宗五祖弘忍弟子。弘忍死後,在荊州當陽山玉泉寺傳法,聲名遠播。後為武則天召到京師,朝野景仰。因在北方傳法,故其法系稱為「北宗」。因南宗認為他所傳的禪法是漸悟法門,故稱其禪法為「北漸」或「漸門」。弟子有普寂、義福等。
殺生與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2) 奪:奪取。〔參考資料〕 《荀子.王制》君子者,天地之參也,萬物之揔也,民之父母也。無君子,則天地不理,禮義無統。上無君師,下無父子,夫是之謂至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始則終,終則始,與天地同理,與萬世同久,夫是之謂大本。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也;農農、士士、工工、商商,一也。
得寸覷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王之尺也。今舍1>此而遠攻,不亦繆2>乎?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趙獨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則天下莫能害。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若欲霸,必親中國而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趙彊則楚附,楚彊則趙附。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可虛也。」 〔注解〕 (1) 舍:音ㄕㄜˇ,通「捨」,放棄、放下。 (2) 繆:音ㄇ|ㄡˋ,錯誤。
蹈赴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軍能上順天子,下歸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國實受其祐,使嵩可也;設計未定,嵩使京師,天子假嵩一官,則天子之臣,而將軍之故吏耳……。」
武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唐武則天的號。參見「武則天」條。
顧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頭看、轉頭看。《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論曰》:「俯仰顅眄,則天業可移。」《晉書.卷九八.王敦傳》:「陛下未能少垂顧眄,暢臣微懷。」
儒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家的學術思想。《荀子.富國》:「故儒術誠行,則天下大而富、使而功。」
括戶政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丁男逃亡的一方面是忍不住沉重的稅役負擔,另一方面是官人常強制給田農民耕種職分和公廨田,丁男因不能忍受奴役而逃亡。這種現象至武周時已相當嚴重。因此,李嶠曾於西元695年向武則天提出逃戶對政策,建議實施連保制度,以防逃亡;不罰己逃者之罪,鼓勵其歸鄉入原籍,若願定居寄寓地,許其附籍於該地等,西元721年(開元九年),出身關隴集團的字文融承繼李嶠之對策,建議實施括戶政策,亦即括逃戶入籍,已徵收租庸和地稅,藉以恢復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但到西元723年(開元十一年),字文融改變原本方針,令浮逃戶附籍於寄寓地,稱之為客戶,以別於徵...
雷動風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雷厲風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雷厲風行」是指像打雷般地猛烈,如颳風似地快速。雷和風本來是自然現象,如三國魏時王弼注《易經.復卦》時說:「然則天地雖大,富有萬物,雷動風行,運化萬變。」這裡的「雷動風行」就是描述打雷颳風的自然現象。後來唐代白居易的〈策林二.人之困窮由君之奢欲〉,文中說:「雷動風行,日引月長,上益其侈,下成其私。」就引了王弼注這一句話來比喻「上行下效」的快速。霹靂之雷,聲勢驚人,有如人的行動果斷嚴厲,所以可用「雷厲」來形容,如此「雷動風行」一語又可轉成「雷厲風行」。韓愈曾寫過〈潮州刺史謝上表〉,文中說的:自唐憲宗即位後,努力地扭轉已見衰微的國勢,開創新局;所頒行的政...
肝膽相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眾,據彊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注解〕 (1) 縣於足下:指天下大勢由韓信決定。縣,音ㄒㄩㄢˊ,通「懸」。 (1) 為漢:幫助投效劉邦。 (1) 與楚:效忠協助項羽。 (1) 鼎足:鼎有三足,故云三分天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