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7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繮利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韁利鎖」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一○○.敘傳上》1>嗣雖修儒學,然貴老嚴之術。桓生欲借其書,嗣報曰:「若夫嚴子者,絕聖棄智,修生保真,清虛澹泊,歸之自然,獨師友造化,而不為世俗所役者也。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栖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不絓聖人之罔,不嗅驕君之餌,蕩然肆志,談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貴也。今吾子已貫2>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3>鎖,伏4>周、孔5>之軌躅6>,馳顏、閔7>之極摯8>,既繫攣9>於世教10>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11>?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嗣之行己持論如此。 〔注解〕 (1) 典故或...
珠遺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閻立本就薦舉他為并州法曹參軍。狄仁傑一生忠於唐室,勤於吏職,政績頗著,又剛正不阿,敢於直諫,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及人民的擁戴,終能上承貞觀,下繼開元,為唐朝開展另一個盛世。後來原文中的「滄海遺珠」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被埋沒的人才或珍貴事物。   如果單就「遺珠」的典故來看,那在《莊子.天地》裡頭就已經有一則關於「遺珠」的寓言。傳說黃帝到赤水北方遊歷,在路上遺失了寶珠,便派出足智多謀的知去尋找,結果沒有找到;於是又派眼明手快的離朱和喫詬去尋找,還是沒有找到;最後黃帝沒法子,只好派出平時就糊裡糊塗的象罔,結果寶珠卻被他找到了。因此黃帝驚訝道:「我派出那麼多精明幹練的臣子去找寶珠都沒有用,怎麼會被最糊...
探湯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軍能上順天子,下歸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國實受其祐,使嵩可也;設計未定,嵩使京師,天子假嵩一官,則天子之臣,而將軍之故吏耳……。」
不假思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假思索」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黃榦〈復黃會卿書〉(據《黃勉齋文集.卷四》引)一二年來,於《中庸》之旨,玩之殊有味。此乃子思子於其家學中備見本末源流,作為此書,盡發聖賢底蘊,雖非初學所能盡曉,而亦初學所不可不知。始之以戒懼謹獨,次之以智仁勇之三德,終之以誠之一字。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閒1>,此意便在。初學豈可不以孜孜奉持?則天之所以予我者,便已渾然在此矣。然後加講學力行之功,以盡其所謂智仁勇者,則理之渾然者,又燦然各有著落,而無毫釐之差矣。於是又進其所謂誠者,亦不過講學力行,而實用其力焉,則天理流行無少閒斷矣。 〔注解〕 (1) 閒:音ㄐ|ㄢ,同「間」。
赴蹈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軍能上順天子,下歸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國實受其祐,使嵩可也;設計未定,嵩使京師,天子假嵩一官,則天子之臣,而將軍之故吏耳……。」
口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從口中發出的難聞氣味。唐.孟棨《本事詩.怨憤》:「則天見其詩,謂崔融曰:『吾非不知之問有才調,但以其有口過。』蓋以之問患齒疾,口常臭故也。」也作「口氣」、「口臭」。
赴湯投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軍能上順天子,下歸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國實受其祐,使嵩可也;設計未定,嵩使京師,天子假嵩一官,則天子之臣,而將軍之故吏耳……。」
精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精密粗疏。《史記.卷二七.天官書》:「深觀事變,察其精粗,則天官備矣。」
石榴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色的裙子。泛指婦女的裙子。南朝梁.何思澄〈南苑逢美人〉詩:「風捲蒲萄帶,日照石榴裙。」唐.武則天〈如意娘〉詩:「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背馳於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豈盡知見乎?必不盡也,而況於天下之得失乎?宰相之耳目得聰明乎?必未也,而況於上以為天子聰明聖神乎?然則天下聰明心識,取之豈無其道耶?必有也,在乎知與不知,行與不行耳。噫!自開元2>以來,斯道寖3>衰,鮮能行者。自貞元4>以來,斯道寖微,鮮能知者。豈惟不知乎?不行乎?又將背古道而馳者也。何也?古者宰相以危言危行、扶危持顛為心;今則敏行遜言、全身遠害而已矣。古者宰相以接士為務,今則不接賓客而已矣。古者宰相以開閤為名,今則鎖其第門而已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 (2) 開元:唐朝玄宗的年號(西元713∼741)。 (3) 寖:音ㄐ|ㄣˋ,通「浸」,漸漸。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