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前倨後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歎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將說1>楚王,路過洛陽2>,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3>,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4>...
劍拔弩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種情形,就大聲嚷嚷說:「大司馬要造反了!」於是董忠馬上就被護衛殺死。因為董忠是輔國重臣,王涉是王莽父王根之子,劉歆則是與王莽有幾十年情誼的舊臣,因此王莽不願讓此事傳開,導致內亂。所以當其他將領率領大軍趕至時,大批兵士都拔出劍,弓也上弦,形勢十分緊張。更始將軍史諶告訴大家說:「大司馬董忠得了急性的瘋病,已經把他殺了,現在沒事了,大家可以收兵了。」眼見董忠已死,劉歆、王涉也只有自殺,這場密謀已久的兵變也就這麼失敗了。後來「劍拔弩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形勢緊張或聲勢逼人。 + 南朝梁.袁昂在《古今書評》一書中,評論許多書法家的筆法。其中韋誕是三國魏著名的書法家和製墨家。他寫的...
投桃報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大小雅的區別。〈抑〉一詩出自〈大雅〉,相傳是春秋衛武公所作,用以自勵之詩。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康於衛,建立衛國。康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受周平王賜爵,是為衛武公。衛武公治理國家的態度十分開明,總是廣納百官的意見,做為施政的參考,因此得到衛國人民的愛戴,讓衛國成為春秋初年的大國。衛武公在詩中自勉道:「人民都效法你的德行,所以你要使你的行為又善良又美好。你要謹慎行為,不失於禮儀,不踰越本分,不害於道理,那麼就很少人不以你做為準則了。因為人家送給我桃子,我回報他李子,這是很合理的。如果有人說小羊的頭上生了角,那就是在欺騙人了。」後來「投桃報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朋友間友好...
耳提面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雅」是朝廷上的樂歌,又分為大雅、小雅。〈抑〉一詩出自大雅,相傳是春秋衛武公所作,用以自勵之詩。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康於衛,建立衛國。康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受周平王賜爵,是為衛武公。衛武公治理國家的態度十分開明,總是廣納百官的意見,做為施政的參考,因此得到衛國臣民的愛戴,讓衛國成為春秋初年的大國。在這一段詩中,衛武公表達了他對後代子孫的關心與懇切叮嚀,他說:「這些年輕人啊!還不懂得分辨善惡得失。為了怕他們迷失方向,我不僅當面告誡他們,還用手提拉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北方。《書經.堯典》:「申命和,宅朔方,曰幽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道家稱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紅樓夢.第二五回》:「魘魔法嫂逢五鬼,紅樓夢通靈遇雙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人與人或事物之間遇合的機會。《史記.卷一○四.田傳》:「(任安)少孤貧困,為人將車之長安,留,求事為小吏,未有因緣也,因占著名數。」唐.杜甫〈清明〉詩二首之一:「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孤芳自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梁.沈約〈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據《藝文類聚.卷三七.人部二一.隱逸下》引)是以梁鴻蘇伯,記遠跡於前;夜士安,書高麈於後。雖去取異情,群略殊軫,而獨行必彰,斥言罔極。貞操1>與日月俱懸,孤芳隨山壑2>共遠。明公得一含道,體二居宗,跡屈巖廊之下,神遊江海之上,愛奇商洛,訪美東都。 〔注解〕 (1) 貞操:貞潔的操守。 (2) 山壑:山峰與河谷。
數典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晉荀躒如周,葬穆后,籍談為介。……文伯揖籍談。對曰:「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鎮撫其社稷,故能薦彝器於王。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於王室。王靈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獻器?」王曰:「氏,而忘諸乎?父唐,成王之母弟也,其反無分乎?……夫有勳而不廢,有績而載,奉之以土田,撫之以彝器,旌之以車服,明之以文章,子孫不忘,所謂福也。福祚之不登,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晉,於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後也,何故忘之?」籍談不能對。賓出,王曰:「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眾矢之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楊時建於江蘇無錫。明萬曆年間,由顧憲成等人重修,並在其中講學。顧憲成(西元1550∼1612),字時,明常州府無錫人,人稱涇陽先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