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吹毛取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注解〕 (1) 法術:戰國時代法家所謂「法」與「術」的合稱,亦可統指法家的學術。法,指國家規定賞罰的律令。術,指君王統御臣下的方法、策略。 (2) 權衡:稱量輕重的工具。比喻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權,秤錘。衡,秤杆。 (3) 逆:違背、不順從。 (4) 疵:毛病、缺點。 (5) 洗垢察難知:洗淨汙垢後,再細察難知的痕跡。義猶「吹毛求疵」、「洗垢求瘢」。〔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慎子》逸文
藝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術技藝。南朝宋.顏延之〈庭誥〉:「輔以藝業,會以文辭。」唐.白居易〈省試性習相近遠賦〉:「在乎積藝業於黍累,慎言行於毫釐。」
中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全中國。《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世有大人兮,在乎中州。」唐.王維〈奉和聖製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制〉詩:「宸章類河漢,垂象萬中州。」
眼孔如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目光如豆」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茅待詔元儀》元儀,字止生,歸安人。……止生自負經奇,恃氣凌人,語多誇大。能知之者,惟高陽與余,而止生目中亦無餘子。世所推名流正人,深衷厚貌1>,修飾邊幅2>,眼光如豆,寧足與論天下士哉!止生為詩文,才氣蜂涌,搖筆數千言,倚待立就。而其大志之所存者,則在乎籌進取,論匡復,畫地聚米,決策制勝。 〔注解〕 (1) 深衷厚貌:比喻人外貌似忠厚,而內心實不可測。 (2) 修飾邊幅:比喻講究衣飾儀容或形式小節。見「修飾邊幅」。
妙發靈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奧妙湧現的靈感。如:「妙發靈機,往往藝術家創作的原動力。」
再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貶至房州。所以他每次聽到帶著帝王詔命的使者要來,總是恐懼得想要自殺。韋氏勸慰他說:「禍福無常,哪在乎一死?何必這麼害怕呢?」中宗自此十分信任韋氏,與韋氏的感情倍加親蜜。中宗曾私下對韋氏許諾說:「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一天可以重獲自由,再見光明,一定讓韋氏要什麼有什麼,不會加以禁止。後來中宗被迎回朝,重新當上皇帝,即立韋氏為后,並大封韋后親族,實現自己的諾言。「重見天日」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也可用以指幽藏的事物重見於世,或用以比喻冤屈得到伸雪。
甘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甘於貧苦且樂於向道。表示享受真理之樂,不在乎物質生活的貧苦。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一八:「名利不可兼也,吾本求名,既為世所知矣,何用利哉?故甘貧樂道,平生無不足之意。」
沒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甚麼。表示不在乎、不困難。如:「打破杯子,賠一個就好了,沒甚了不起。」
披毛求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注解〕 (1) 法術:戰國時代法家所謂「法」與「術」的合稱,亦可統指法家的學術。法,指國家規定賞罰的律令。術,指君王統御臣下的方法、策略。 (2) 權衡:稱量輕重的工具。比喻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權,秤錘。衡,秤杆。 (3) 逆:違背、不順從。 (4) 疵:毛病、缺點。 (5) 洗垢察難知:洗淨汙垢後,再細察難知的痕跡。義猶「吹毛求疵」、「洗垢求瘢」。〔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慎子》逸文
拼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豁出去、不顧、不管。如:「為了出人頭地,他早已拼卻性命,根本不在乎工作是否超時的問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