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73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團隊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共、交換心得,一起學習所產生的效果,遠高於所有個人學習的總和。也就是系統理論所謂的一加一不等於二而大於二的主張,也和全面品質管理中的「品質圈」(quality circles)概念一致。 目的團隊學習的目的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彼此了解共同的任務與現實狀況,以產生集體的行動與力量,像一致的目標邁進。這種想法,超越了西方盛行已久的個人主義觀,改走東方文化的集體主義觀,對西方社會而言,確實需要進行系統性的心智改造。聖吉認為最有效的改造途徑就是集體深入的對話(dialogue)與討論,從探討與討論日常經驗的過程,累積眾人的經驗與...
帷幄運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運籌帷幄」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1>運籌2>帷幄3>之中,制勝於無形4>,子房5>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於易6>,為大於細7>。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淮南子.兵略》。 (2) 運籌:計算、謀劃。籌,計數的器具。 (3) 帷幄:軍旅中的帳幕。幄,音ㄨㄛˋ。 (4) 無形:不著痕跡。 (5) 子房:張良(?∼西元前186),字子房。本為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為韓報仇,乃使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
首施兩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以誅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亦言灌夫通姦猾,侵細民,家累巨萬,橫恣潁川,淩轢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謂『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折必披』,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內史鄭當時是魏其,後不敢堅對。餘皆莫敢對。上怒內史曰:「公平生數1>言魏其2>、武安3>長短,今日廷論,局趣效轅下駒4>,吾并斬若屬矣。」……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孺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5>?」 〔注解〕 (1) 數:音ㄕㄨㄛˋ,頻頻、屢次。 (2) 魏其:竇嬰(?∼西元前131),字王孫,西漢觀津人。文帝竇后之姪。武帝時為丞相,尊崇儒術。七國之亂,被景帝封為大將軍,亂平,以功封魏其侯...
悲觀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為世間有苦無樂,有惡無善,苦惡大於喜樂的主義。主張一切事物的本質是惡,死亡才能獲得解脫,否定了人生的價值。與樂觀主義相對而言。叔本華(Schopenhauer)是此一主義的典型代表人物。
加速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降落傘在跳傘員的上方展開時,跳傘員與空氣的接觸表面積增大了許多,而大大的增加了阻力。由於向上的力大於向下的力量,所以,跳傘員開始減速。隨著跳傘員下落的越來越慢,阻力也在不斷減少,直到重力與阻力箱等。2. 飛機的駕駛員是憑藉著自動駕駛儀上的加速度來控制飛機在垂直和水平向上的加速度的。加速度的原理類似於盤子裡的球,當飛機朝一方向加速,它的部件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移動。3. 開車時,如果看到意外需要緊急煞車,而煞車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汽車仍會保持原來的速度前進一段時間,這就叫反應距離。從煞車到汽車真正停下來的這段距離,稱為...
作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製作用於殉葬的木偶,因其面目似人,故孔子厭惡創始者的不仁。《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後以作俑指創先製造壞事、首開惡例。宋.蘇軾〈上文侍中論榷鹽書〉:「且禍莫大於作始,作俑之漸,至於用人。」《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陳木南道:『論起這件事,卻也是杜先生作俑。』」
後果的立即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聯,這是因為在食物出現之前,老鼠可能正在做別的事情而非壓桿。一般而言,立即出現的小增強物,其效果遠大於延宕出現的大增強物。人類有很多行為也可以用這個概念來解釋。例如,為什麼人們很難戒菸或戒除飲食過量?這是因為:雖然戒菸或減肥的優點很多而且無人不曉,但一根煙或一個甜甜圈所帶的小而立即的增強效果,常常遠超過那些大而延宕的增強物的效果。在教室中,後果的立即性原則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對年幼的學生,在他們做好一件工作之後立即讚美他,其效果就比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給他好成績,要好太多了。學生違規時,走近他,碰一下他的肩膀,做手勢(例如...
嚴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尊敬父親。《孝經.聖治》:「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塞耳偷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荊成、齊莊,不自知而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滅;晉惠公、趙括,不自知而虜;鑽荼、龐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敗莫大於不自知。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鍾2>者,欲負3>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4>毀之,鍾況然5>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6>。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注解〕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時晉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 (2) 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諺有『掩耳偷鈴』...
寡信輕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輕諾寡信」之典源,提供參考。 《老子.第六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易,為大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1>之,故終無難。 〔注解〕 (1) 難:以之為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