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65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孝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念奴嬌〕《離思》、〔水調歌頭〕《泛湘江》,通過對江上"處處風波惡"的描繪和對屈原的吊念,表達了自己"天涯漂泊"和無辜被黜的感慨。他常常流露出一種放曠、豁達的人生態度,顯然是受到蘇軾很深的影響。如〔西江月〕《洞庭》的"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浣溪沙〕的"已是人間不系舟,此心元自不驚鷗,臥看駭浪與天浮"等,在清疏淡遠的韻調中隱含著作者在飽受打擊之後的牢騷不平。又如〔念奴嬌〕《過洞庭》是乾道二年(1166)因受讒毀罷官後自桂林北歸的途中所作。上闋描寫"表裏俱澄澈"的洞庭景色,下闋抒發"肝肺皆冰雪"的高潔胸懷,被前人推為...
萍水相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閣上盛宴時所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傳誦千古。但除這兩句外,文章中也有幾句寫到奔波天涯的失意遊子,「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意思是說:「群山峻嶺,是如此難以超越,但有誰會去同情於迷路於其中的人?在天涯奔波中,偶然相遇的人竟都是流落在外的異鄉人。」當然王勃在文章中,說這幾句話是別有所指的,是在為那些有志難伸的人,抒發自己的看法。後來「萍水相逢」被摘出成一句成語,比喻人本素不相識,因機緣巧合偶然相逢。就緣分來說,自是有緣;但就交情來講,則尚屬微淺。這句成語有時偏於緣分,有時偏於交情,使用時要特別留意。
搔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搔髮。形容心有所思或煩急的樣子。宋.葉夢得〈虞美人.綠陰初過黃梅雨〉詞:「天涯走遍終何有?白髮空搔首。」《紅樓夢》第一回:「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又搔首對天長歎。」
動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情感。唐.李中〈送人南遊〉詩:「浪跡天涯去,南荒必動情。」
棖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感觸。唐.李商隱〈戲題樞言草閣三十二韻〉:「君時臥棖觸,勸客白玉杯。」清.汪兆鏞〈憶舊游.隱林梢半角〉詞:「棖觸天涯情緒,淒咽答幽蟬。」
明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明日、隔天。如:「今日相聚,明朝又將各自天涯。」也作「明旦」、「明曙」。
沙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04):《臍帶的兩端》,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局。翻譯作品無期刊、報紙、散篇沙穗(1981):〈背向天涯的人-和沙牧談詩〉,《創世紀詩刊》55期,頁9-12。沙穗(1986):〈臍帶的兩端:談洛夫的〈血的再版〉〉,《創世紀詩刊》69期,頁67─73。  評論 ◇文選自涂靜怡(1990):〈專情詩人〉《秋水詩刊》66期:    沙穗的世界,是有情的世界,總是令人嚮往的。他慣用平易明朗的語言,真摯的情懷,把往日的種種,無論是甜蜜的,或是哀愁的,都濃縮成今日的「回憶」,更有人說他是「唯美派」、「純情派」,但無論別人說是什麼?是...
黃錦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與魂與體:論現代中國性》(臺北:麥田,2006)散文:《焚燒》(臺北:麥田,2007)編書:《一水天涯:馬華當代小説選》(臺北:九歌,1998)《別再提起:馬華當代小説選 1997-2003》(臺北:麥田,2004)與張錦忠主編《原鄉人:族群的故事》(臺北:麥田,2004)與王德威合編《重寫.臺灣.文學史》(臺北:麥田,2006)與張錦忠合編《回到馬來亞:華馬小説七十年》(雪蘭莪:大將,2008)與張錦忠、莊華興合編
話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開場白、打開話題的言談。《石點頭.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總之孝不孝皆出自天性,原不在於讀書不讀書,如今且說一個忘根本的讀書人,權做個話頭。」
無妄之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無妄之災」。見「無妄之災」條。01.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今君縱署天涯吏,投檄北去何難哉?無妄之憂勿藥喜,一善自足禳千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