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1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見義勇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義勇為」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為政》子曰:「非其鬼1>而祭之,諂2>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注解〕 (1) 鬼:人死曰鬼,此指祖先。 (2) 諂:獻媚、奉承
奔走逢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奔波忙碌於奉承討好別人。如:「他因不善於奔走逢迎,終於退出官場。」《清史稿.卷二二○.諸王列傳六.聖祖諸子.理密親王允礽》:「允礽為太子,有所使令,眾敢不從,即其中豈無奔走逢迎之人?」
好諛惡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歡阿諛奉承,厭惡直言進諫。《明史.卷一九二.王時柯傳》:「今佞人超遷而群賢獲罪,恐海內聞之,謂陛下好諛惡直。」《東周列國志》第五八回:「日事淫樂,好諛惡直,政事不修,群臣解體。」
奉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承命令。《三國演義》第三回:「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
一呼百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喏,同「諾」。「一呼百喏」即「一呼百諾」。見「一呼百諾」條。01.《醒世姻緣傳》第九四回:「他如今做了這幾年官,前呼後擁,一呼百喏的,叫人奉承慣了的性兒。」
兩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指夫妻二人。《西遊記》第一八回:「那怪聞得這個名頭,就有三分害怕道:『既是這等說,我去了罷。兩口子做不成了。』」《儒林外史》第三回:「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蔭庇的。」也作「兩口兒」。
因公假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明,所以威懲姦慝,姦慝既平,必宜濟之以寬。陛下即位,率由此義,數詔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執事,未悉奉承,典刑用法,猶尚深刻。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於詆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臣聞君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至於表舉薦達,例皆門徒;及所辟召,靡非先舊。或富室財賂,或子婚屬,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
聳動聽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聳人聽聞」。見「聳人聽聞」條。01.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七.洪君疇》:「首疏以正心格君為說,且曰:『職臣在憲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風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風旨。』固已聳動聽聞矣。」(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手指撮取東西。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上.釋詁》:「摣,取也。」
2.泛指抓取。《文選.張衡.西京賦》:「摣狒蝟,㧗窳狻。」
吳文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州,後入杭州,與當朝的達官貴人交接甚密,比如丞相吳潛、史彌遠等。其詞多為戀情懷舊之作。當時由於他寫詞奉承賈似道,被當時的人所鄙視。晚年他寄居榮王趙與芮門下。 詞派&著作  周邦彥之後詞風開始吹起一股重視形式之風,史達祖、吳文英這一派的詞人承繼了形式至上的風格,開始創作堆砌的、華麗的詠物詞作。然而這樣的風格卻常不見容於中國的詞學審美標準,因此吳文英的詞作飽受被邊緣化之苦,而吳文英的名氣也一直大不起來。但吳文英的文藝創作是有其價值以及代表性的。  從內容上說,吳文英詞除部分應酬之作外,主要是懷念昔日的戀情和通過詠物感慨今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