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7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託公報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明,所以威懲姦慝,姦慝既平,必宜濟之以寬。陛下即位,率由此義,數詔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執事,未悉奉承,典刑用法,猶尚深刻。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於詆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臣聞君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至於表舉薦達,例皆門徒;及所辟召,靡非先舊。或富室財賂,或子婚屬,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
眼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力所及的界限。亦指所經歷事物的範圍。《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五河縣人眼界小,便闔縣人同去奉承他。」
德隆望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德高望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德高望重」原作「德隆望重」。自從東晉大臣謝安病死後,晉孝武帝便將大權交給他的弟弟會稽文孝王司馬道子,由司馬道子與其子司馬元顯把持朝政。司馬元顯是司馬道子的長子,因家世顯赫,周圍的人對司馬元顯極盡奉承巴結之能事,讓司馬元顯自以為是一代英傑,無人可比。孝武帝也因他有輔政之功,加上他的生母劉氏是會稽王夫人,所以讓他享有高官厚祿,使司馬元顯更是目中無人。太皇太后駕崩時,孝武帝召司馬道子入宮,司馬元顯認為自己「德隆望重」(德行高,聲望隆),所以命令百官要向他跪拜。群臣懾於司馬元顯的淫威,也只好跪拜。後來「德高望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德隆望重」演變而出,用來指...
馬屁拍在馬腿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承人沒有奉承到恰當的地方,有的還犯了忌諱,自討沒趣。如:「他未能察覺對方神情有異,才會馬屁拍在馬腿上,碰了一鼻子灰。」也作「馬屁拍在馬腳上」。
聖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德慧術智超越凡人之士。古代多為臣子頌揚君主的話。《文選.李康.運命論》:「聖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後亦用來稱讚奉承他人。《紅樓夢》第五一回:「誰似奶奶這樣聖明,在上體貼太太,在下又疼顧下人。」
枝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事情或機會。《醒世姻緣傳》第九七回:「恐他計較,正待尋一個枝節奉承他。」
諂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作笑容以奉承討好他人。《孟子.滕文公下》:「曾子曰:『脅肩諂笑,病于夏畦。』」《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那些人貪他是出錢施主,當面只是甜言蜜語,諂笑脅肩,賺他上手。」
奴顏媚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卑躬屈膝,奉承諂媚的樣子。如:「父親一生剛毅正直,最痛恨那些奴顏媚骨的人。」
上為下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王的過錯,而古人曾說,國君喜歡吃什麼、穿什麼,臣下也就跟著喜歡吃什麼、穿什麼;所以如果國君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們也就只會向國君奉承,而不會向國君進諫了。」這則故事中蘊含了「上行下效」的意思,正說明了在上位者言行舉止的重要。
買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討好、奉承對方,而給予特別的優惠或通融。如:「關於這個案子,李先生你買不買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