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皮錫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著作略分三期,其初《尚書大傳疏證》、《古文尚書疏證辨正》、《九經淺說》、《古文尚書冤詞平議》、《孝經鄭註疏》、《鄭志疏證》、《今文尚書考證》及《聖證論補評》等書。戊戌以後,成《尚書中候疏證》、《駁五經異義疏證》、《發墨守箴膏肓釋廢疾疏證》,《漢碑引經考》及《王制箋》等書,於光緒二十五年己亥(一八九九)湖南思賢書局刊行。
至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為適當、恰當。唐.玄宗〈孝經序〉:「至當歸一,精義無二。」
口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言語上的過失。《孝經.卿大夫章》:「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老殘遊記二編》第八回:「口過痛癢的事,為什麼要定這樣重的罪呢?」
真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賦的本性。《孝經.天子章》:「蓋天子之孝也」句下宋.邢昺.疏:「孝是真性,故先愛後敬也。」《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七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七種緯書,包括《易緯》、《書緯》、《詩緯》、《樂緯》、《禮緯》、《春秋緯》及《孝經緯》。《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上.樊英傳》:「又善風角、星筭,河洛七緯,推步災異。」
詮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事實證據,加以詳細解說。《孝經.聖治章》宋.邢昺.疏:「前儒詮證,各擅一家。」
韋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04~273)字弘嗣,三國吳雲陽(今江蘇省丹陽縣)人。好學能文,孫皓時為侍中,領修國史,因持正敢諫為孫皓所殺。所注《孝經》、《論語》、《國語》,均有名於世。
出乎反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輿,春秋時魯國武城(約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曾子」。 (2) 爾:第二人稱代名詞,相當於「汝」、「你」。 (3) 反:同「返」,還報。
六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六種緯書:(1)孟康以為係合《易》、《書》、《詩》、《春秋》、《禮》等五經的緯書及《樂》緯。《漢書.卷七五.李尋傳》顏師古注引孟康曰:「六緯,五經與《樂》緯也」。(2)張晏以為是五經的緯書及《孝經》緯。《漢書.卷七五.李尋傳》顏師古注引張晏曰:「六緯,五經就《孝經》緯也。」
目不定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國武城(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字子輿。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曾子。 (2) 布衣:平民。〔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漢.荀悅《前漢紀.卷七.文帝紀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