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避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避災難或迫害。《三國演義》第一○回:「自陳留避難,隱居瑯琊。」《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時多失意之人,安知其不因避難而來此地?」
眄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眷顧。唐.劉長卿〈早春贈別趙居士還江左時長卿下第歸陽舊居〉詩:「顧予尚羈束,何幸承眄睞。」
疾入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病入膏肓」。見「病入膏肓」條。01.《明史.卷二○九.沈鍊列傳》:「今大學士,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頑於鐵石。」
日新月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日新月異」。見「日新月異」條。01.宋.范祖禹〈論宦官〉:「昔唐之時,仇士良教其黨曰:『天子不可令閑,常宜以奢靡娛其耳目,使日新月盛,無暇更及他事。』」02.清.郭燾〈古微堂詩集序〉:「天地之生才無窮,而文章之變,日新月盛,有非古人所能限者,此亦以見斯文之廣大。」 
攻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擊敵方。《三國演義》第二回:「朱儁引兵圍住陽城攻打,一面差人打探皇甫消息。」
奔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急速奔騰的水流。宋.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傑。」
探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軍隊中的偵探人員。《三國演義》第二回:「探子回報,具說:『皇甫大獲勝捷,朝廷以董卓屢敗,命代之。』」
蹈湯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不避艱險,與〈鼂錯傳〉中的「赴湯火」並無差別。
膾炙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膾炙人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僖宗乾符年間,周朴因遇黃巢之亂,不屈從黃巢而被殺。朴死後,僧人樓浩蒐其詩百篇,編成《周朴詩集》二卷。唐人林為《周朴詩集》寫了一篇序文,文中說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放縱心靈於山林宇宙之中,視富貴如浮雲。與當時的建州刺史李頻、處士方干結為詩友,其間往來之詩作,都是「膾炙人口」,為人所稱美傳誦的好作品。文中「膾炙人口」原用於比喻美妙的詩文為人所讚賞、傳誦,後則亦用來比喻事物精妙而備受稱誦。
徐霞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二階段為28歲(1613)至48歲(1633)的紀游前段,歷時20年,遊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山、五台、華山、恒山諸名山。但遊記僅寫了一卷,約占全書的十分之一。第三階段為51歲(1636)至54歲(1639)為紀游後段,歷時4年,遊覽了浙江、江蘇、湖廣、雲貴等江南大山巨川,寫下了9卷遊記。 文學觀點1.對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和記錄,包括對喀斯特地貌類型分怖和差異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光是在廣西、貴州、雲南三省,他就親自探察270多個洞穴,且有方向、高寬、深度之具體記載並初步論述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