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布勒亞斯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可壓縮黏性流體以等速流經一水平平板的流場叫布勒亞斯流。H. Blasius於1908年用因次分析法與相似轉換(similar transformation),將統御方程式轉換為常微分方程式,其邊界條件為兩點邊界值問題(two points boundary value problem)。用冪級數及漸近方法展開,求得速度在邊界層分佈及其他流場性質。
尼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印度南部喀拉拉(Kerala)地方,由女性單獨跳的古典舞,以印度神話中最至高無上而又最誘人的女人莫尼(Mohini)為名,她並非一般平凡女子,而是由毘濕奴神(Vishnu)假扮的女性化形。演出內容出自《往世書》神話中「搗乳海」的故事,據說眾神和惡魔(asuras)拔河,以大蟒蛇婆蘇奇(Vasuki)為大繩,天神拉蛇尾,惡魔拉蛇頭,結果乳海搗出了長生不老的飲料amrita,究竟amrita該屬誰擁有?畏濕奴生計化成曲線玲瓏,渾身散發誘人媚力的女人,立即迷惑並誘走惡魔,天神於是取得長生不老飲料,才得以永遠戰勝惡魔。至於常在《卡達卡利舞》(Kathakali)中演出的是另外有關阿約提亞王(A...
Reginald & Jamila Massey《The Dances of India》198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欲求其光輝。南朝齊.謝朓〈臨楚江賦〉:「願光兮秋月,承永照於遺簪。」
2.仰慕風采。《文選.陸機.辯亡論上》:「故豪彥尋聲而響臻,志士光而景騖。」
德列斯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列斯勒是德國的教育人類學家,其主要著作〔人類學與教育學〕(Anthropologie und Pädagogik, Anthropology and Pedagogy)於一九六五年出版,對教育人類學的研究有很大的影響。
  他認為教育學的研究要注意兩個問題:一為環境問題;一為實際問題。這兩個問題是對立的,但需要時則結合在一起。人之所以成為人,是「改變」或「形成」的條件,使環境與實際兩者產生「無法斷絕關係的反應」,使立於實際中的人與環境產生完整的關係。
  他又認為人類學的論題是重視人生活在環境與實際之中的關係;環境是由人所把握、承擔、訂定;實際是由人所安排、形成並認...
蘭灰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綠小喬木。葉革質,橢圓至卵形,長2.5-5 cm,先端短尾狀並具鈍頭,全緣或圓齒狀鋸齒緣,兩面光滑,側脈4-5對;葉柄長5-7 mm,光滑。花成圓錐狀分枝之短穗狀或總狀花序。果狹倒卵形,紫色。

拉都氏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名:闊褶蛙、闊褶水蛙。廣泛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區,在中國南方各省也有分布。幾乎整年皆可繁殖,在中部地區春、秋兩季各有一生殖高峰期。相近種類:腹斑蛙體色為淡褐色,身體較壯碩,皮膚光滑,背側褶較細。
望小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海峽兩岸、港澳地區有心人士分別捐資,為大陸偏遠與物資缺乏的貧困地區所興建的小學。此項工作屬「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西元1989年發起的「望工程」的一部分,旨在協助低收入戶的兒童就學,包括興建教室與資助學生就學。
臘的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1961年以前,臘的圖書館員唯一能獲得的正式專業訓練是由國外的圖書館學校提供,主要來自美國或英國。二次世界大戰後,雖然有些在國外接受圖書館專業訓練的人員回到臘負責指導幾所著名的圖書館,但總人數對推動圖書館業務而言仍然不足。同時在各公私立學校、機關的圖書館工作的館員,普遍缺乏現代化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用來管理圖書館和組織其館藏。
  為了彌補這些缺失,雅典學院的圖書館和其他設在雅典城內的外國圖書館組織,曾為在職的圖書館員合辦了數次的短期訓練。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也陸續派遣專家至臘,了解是否有成立圖書館學校的需要,並建議臘在哲學學院中成立4年制的圖書館學校。
荷夫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克荷夫法有兩種方式,皆用於電路網路上。其一為任一節點(node)的流入及流出電流總和為零。若流入節點1 之電流I1方向為正,則流出節點1 之電流I2和I3方向為負,而有:
  
  其二為任一封閉迴路(loop)中,所經電阻上,電壓降的總和為零。迴路1 的電阻有R2,R4,和R3,其電壓總和:
  
  又因電阻R 之電壓V 和流過電流I 的關係式為:
  
  故(2)式可寫成:
  
  其中V3=-I3R3是因電壓V3方向和電流I3方向相反之故。
望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原則」是由德國哲學家布洛克(Ernst Bloch, 1885~1977)所提出來。布洛克於一九三七年特勒(Adolf Hitler)興起後,與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er Schule)隨同流亡美國,因與法蘭克福學派中的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理念不同而受排斥。一九四九年回到東德,成為萊比錫大學(Universität Leipzig)的哲學名教授。後不見容於共產黨,於一九六一年移居西德,成為知名人物,多次獲學術成就獎,奠定了他在學術上的地位。
  〔望原則〕包括著作三冊,是他流亡美國於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七年寫成,一九五四年出版。該書出版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