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95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居喪時所穿的素服。如:「戴孝」、「穿孝」。《紅樓夢》第一一五回:「又忙著脫孝,家中無人,又叫了賈芸來照應大夫。」
瓜熟蒂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歡喜冤家》第五回:「又是初夏時,逢只見腹中疼痛起來,蔣青吩咐快請穩婆。須臾已到,好瓜熟蒂落,生下一個兒子,眉清目秀,竟似娘母一般。」
彬彬有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的禮貌到好處,不至於矯情多禮,也不至於粗魯無禮。如:「他對人彬彬有禮。」《鏡花緣》第八三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後,彬彬有禮。」
不亢不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自尊自大,也不低聲下氣,以諂媚於人。比喻對人的態度合身分。如:「杜先生為人正直,待人接物不亢不卑,因此深受朋友們敬重。」也作「不卑不亢」、「不抗不卑」。
詮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通常是從字面上轉達諸神告訴他的消息,然而,特別在世俗的使用中,hermeneus(詮釋)的任務卻好在於把一種用陌生的或不可理解的表達的東西翻譯成可理解的語言。(何萬福,2004)  詮釋學至狄爾泰(W.Dilthey,1833~1911)強調精神科學方法論,有別於自然科學。至五十年代的海格爾(M.Heidegger,1889~1976)、七O年代的嘉達美(H.G.Gadamer,1990~)使詮釋學理論更加完整。 基本理論重視事務發展的歷史特質,及各種事物皆受其過去發展情形而建構現在,並以外來引導現在。強調詮釋者的...
抱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這班子弟各自回家,像檢得性命一般,抱頭鼠竄而去。」
適可而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好處就停止,不再繼續下去。《東周列國志》第七○回:「所以然者,由我王能恤民力,適可而止,去其醉飽過盈之心故也。」《文明小史》第二回:「同外國人打交道,亦只好適可而止。」
不偏不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點也沒有偏差。《禮記.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宋.朱熹.章句:「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不料鄞縣縣大老爺,從門前經過,這盆水不偏不倚,潑在縣大老爺的轎子頂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張貼在公共場所的通告。如:「榜文」、「榜帖」。《三國演義》第一回:「纔見公攪榜而嘆,故此相問。」
枯木逢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枯樹逢春注音︰ㄎㄨ ㄕㄨˋ ㄈㄥˊ ㄔㄨㄣ漢語拼音︰kū shù féng chūn釋義︰即「枯木逢春」。見「枯木逢春」條。 01.《五燈會元.卷一四.含珠哲禪師法嗣》:「唐州大乘山和尚,僧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曰:『世間希有。』」 02.元.無名氏《凍蘇秦.第四折》:「我爭些兒有家難奔,便似旱苗纔得雨,枯樹逢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