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子虛烏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佳作,於是嘆惜道:「可惜我不能與這樣的人生在同時!」當時有個狗監(主管飼養天子獵犬的官)在旁,他恰好是相如的同鄉,便稟告武帝說:「這篇文章其實是我的同鄉司馬相如所作。」武帝一聽,立即召見相如。相如告訴武帝:「這篇賦確實是我寫的,不過它的內容只是敘述諸侯的遊獵而已,沒什麼可觀之處,請您讓我再寫一篇描述天子遊獵的賦。」武帝十分高興,便請他立即創作,相如於是再寫〈上林賦〉。至於那篇讓武帝一見便讚賞不已的〈子虛賦〉,內容中是以虛設的「子虛」、「烏有先生」與「無是公」三人進行對話。楚人子虛出使齊國,齊王派人陪他遊獵,後來子虛在烏有先生面前故意談起此事,然後借吹噓楚王畋獵之盛況以貶低齊王。烏有先生為維...
|
倚馬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康)人。有逸才,為桓溫記室,太元初,官東陽太守。有《後漢紀》、《竹林名士傳》等。
(4) 會須:恰逢需要。
(5) 露布文:古代不封口的文書,可用於上書、告示、征討檄文、軍隊捷報等。
(6) 輟筆:停筆。輟,音 ㄔㄨㄛˋ。
(7) 俄:須臾、片刻,音ㄜˊ。〔參考資料〕 《魏志》(據《琱玉集.卷一二.聰慧》引)元瑜姓阮,名瑀,字元瑜,魏時陳留尉氏人也,而事曹操。時韓遂據隴,集眾起謀。曹操時因出行,使瑜馬上作書,欲與韓遂,瑜馬上具草,頓筆即成,以示曹公。公索筆欲改之,卒無下筆之處也。另可參考:《典略》(據《藝文類聚.卷五八.雜文部四.書》引)
|
川流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川流」都只是借用流水現象,未見強調「不息」的意思。所以「川流不息」的意思,或者以出自於《論語》較為恰當。
|
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恰巧、剛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懷」。《北史.卷七○.劉璠傳》:「行本怒其不能調護,每謂三人曰:『鄉等正解讀書耳。』」
|
一毛不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的去做。」後來「一毛不拔」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演變而出,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貢獻出些微的力量。今亦用於形容人非常吝嗇。
|
適得其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果與原先的期望恰好相反。如:「他這樣任性而為,只會適得其反,得不到大家的諒解。」
|
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恰巧。《史記.卷一○七.灌夫傳》:「夫身中大創十餘,適有萬金良藥,故得無死。」
|
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恰當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經.繫辭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
|
得心應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祝賀人醫院開業的賀辭。語本《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比喻對病痛診療能順利恰當。
|
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適當、恰當。《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於是上使御史簿責魏其所言灌夫,頗不讎,欺謾。」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