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8.82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理科教育振興法〕(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日本教育中,理科包括自然、算術及數學三科。因此所謂〔理科教育振興法〕,是以促進小學校、中學校、及高等學校(包括盲聾啞等特殊學校)之自然、算術及數學科教育水準的提升為目的,而特別制定的法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日本的學校喪失了大部分的設備,特別是以實際和觀察為主的理科教育,無法充分的進行。為了充實其教學設備,日本理化學協會乃於一九五二年發起制定〔理科教育振興法〕運動,其後獲得各界的響應支持,終於一九五三年八月通過法律。此項法律公布後曾經若干次修改,其中較具意義者為一九七二年的修正,因為自該年起,以法律正式規定,國家應對理科教育的設備提供經費的補助。
  經費補助...
浪人(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所謂「浪人」在古代係指脫離本籍地流浪他國者,迨至中、近世,則指失去主家,喪失封祿之武士;而現代乃指正在失業者,或是入學考試落榜,欲於第二年重考者,包括以大學為目標之大學重考生,或以高中為目標之高中重考生均是。
國立教育研究所(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國立教育研究所為文部省設置的一個國家級教育研究機構,從事教育方面基礎與實際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極需改革教育,以建立新的教育體系。基於此一需要,文部省乃於一九四五年成立教育研修所(Educational In-Service Training Centre),負責辦理教師的在職訓練與教育研究兩項工作。一九四九(昭和24)年日本公布﹝文部省設置法﹞中規定應設置國立教育研究所,以進行教育研究調查工作。文部省乃於是年六月將教育研修所改制成國立教育研究所。
  國立教育研究所成立時,只設置庶務、研究調查、指導推廣及資料等四個部,僅有專業人員二十九人。其後歷經多...
紅頸擬隆頭魚或日本鸚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seudolabrus eoethinus (Richardson, 1846)
體延長,側扁;吻尖;口小;尾截平;體色為橙色至紅色;雄魚眼上下緣各具1條相對的弧線;頭部具一暗縱線達背鰭中部下方,另一暗縱線沿眼下緣延伸達胸鰭基部;體側具白點隨成長而逐漸消失;體長可達25公分。
日本、台灣、菲律賓。
棲息於珊瑚礁區的肉食性魚類。
供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隆頭魚科(Family Labridae),Wrasse Fishes
  日本「基於義務教育無償的原則,為了保障所有國民所受義務教育能具有適當的規模和內容,由國家負擔必要的經費以謀求教育機會之均等及教育水準的向上為目的」,於昭和二十七年(1952)以法律第三○三號訂定〔義務教育費國庫負擔法〕,其條文共六條,內容重點包括:(1)國家必須負擔公立的義務教育各學校(小、中學及盲聾學校的小、中學部)的「教職員薪給」等實際支出額的二分之一;(2)特殊情況時,可由政令訂定每個都道府縣的國庫負擔額。
  至於養護學校的心、中學部的「教職員薪給」,為了充實養護學校教育,另於〔公立養護學校整備特別措置法〕中規定外,該法尚以第二條但書規定:「如有特殊情況,得依各都道府縣需...
手塚岸衛(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塚岸衛(1880~1941)出生於日本栃木縣,早先畢業於栃木師範學校,然後進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他在一九○八年畢業之後,先後在福井、群馬、京都女子等所師範學校任教。一九一九年轉到千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擔任校長。到任以後,即在這所學校實踐「自由教育」之精神,排斥畫一性的教育措施,主張讓小學生具有自發、自主性的創造能力。手塚岸衛期望以此校為主導後,從而推展成日本全國性的自由教育運動。一九二六年擔任千葉縣大多喜中學校校長之職。該校學生受到日本陸軍將校眷屬,及軍人教員的煽動,竟形成風潮,起而排拒校長,他因此辭職。一九二八年,到東京創設自由之丘學園,實現了他的「自由教育」理想。一九四一年,手塚岸衛雖...
三宅米吉(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宅米吉(1860~1929)出生於日本紀伊國(和歌山縣),為日本明治至大正時期的教育家,是重視文獻探討,與實際遺物考據相融合的考古學者。曾創設日本考古學會。
  三宅米吉於一八七五年,由私立慶應義墊中途輟學。一八七九年,轉赴東京,憑自修方式,苦讀歷史學而著有成就。一八七○年代,先後擔任新瀉英語學校教師、千葉師範學校教師,一八八一年,擔任東京師範學校教師,一八九一年應聘為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師,一八九五年,擔任帝國博物館學藝委員,一八九九年,應聘為東京帝國大學講師,一九○○年出任東京帝室博物館歷史部長,一九二○年應聘擔任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後來的東京教育大學)校長。一九二二年擔任日本...
加藤弘之(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藤弘之(1836~1916),幼名土代士,別名弘藏,出生於日本但馬國,出石藩(兵庫縣),是日本近代引進西方思想之作家、教育家。
  加藤於一八四五年,進藩校弘道館就讀;然後到佐久間象山墊學西方軍事學,及坪井為春創設的蘭學墊館學外語等。一八六○年,擔任蕃書調所教官,一八六四年任開成學校教授,講授外交事務,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屢次被指派擔任許多教育及外交部門的高級官職,歷任天皇侍讀、左院議官、元老院議官,一八七七年(明治十年),任開成學校(東京大學)初代綜理;一八九○年任國立東京帝國大學第一任總長(校長),貴族院議員,一九○○年封男爵,帝國學士院院長,一九○六年任樞密顧問官。...
地方財政平衡交付金(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方財政平衡交付金簡稱平衡交付金;日本採行此制度,旨在謀求都道府縣市町村等地方公共團體之財政均衡,確保地方團體能自主的管理行政財產及依計畫推展行政事務,以實現地方自治。
  地方義務教育經費問題中,最重要者為教育財政獨立問題。一九四八年〔教育委員會法〕公布後,地方教育行政權獨立,因此教育委員會取得了相當範圍的教育財政權;不過對於教育預算之議決權仍屬地方議會,因此尚不能謂為完全獨立。旋於一九五○年根據舒普(Shoup)稅制調查使節團之勸告,公布〔地方財政平衡交付金法〕,徹底改革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此法公布後,即廢止義務教育費國庫負擔法,將國家所負擔的義務教育經費統括在地方平衡交付...
野村綜合研究所(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昭和63年(1988年)1月4日,野村電腦系統和野村綜合研究所二社合併為野村綜合研究所,將研究機能和系統機能合併成資訊企業,下設東京研究本部、鎌倉研究本部、系統研究本部、系統諮詢本部、證券系統本部、金融系統第一本部、金融系統第二本部、流通系統本部、技術本部和運用管理本部等10個部門。社長為水口弘一先生,現(1994)有職員總數2,000人,研究人員369人。
  該公司其有代表性的委託研究專案者有:(1)海運新市場的開發及技術革新;(2)個人金融市場展望和新市場觀點;(3)改變產業結構的材料;(4)東京大都市圈的基礎結構和都市開發事業的開展;(5)資訊武裝型研究開發;(6)軟體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