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8.3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論語.述而》:「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奇貨可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不韋:?∼西元前235, 戰國時秦人。本為商賈,因有功於秦莊襄王,而為秦相,後封文信侯。居相位時,使門客著《呂氏春秋》一書。 (6) 賈:音ㄍㄨˇ,經商。 (7) 邯鄲:戰國趙國的都城,地約在今河北省邯鄲市。 (8) 引:引導,帶領。
鳩占鵲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6 參考資料 解釋斑鳩占居喜鵲的鳥巢。原指女子出嫁,居住在夫家。今多用以形容強占別人的地盤。 出處<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故事 補充(1)相似詞:掠人之美、巧取豪奪(2)反異詞: 物歸原主、完璧歸趙 例句這塊土地原歸陳先生所有,卻被王先生鳩佔鵲巢,轉嫁他人意圖謀利。 參考資料金淵博、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328,金安文教機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難道、怎麼,表示反詰。如:「豈敢」、「豈有此理」。《詩經.鄭風.褰裳》:「子不我思,豈無他士?」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中流砥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大意是:我經和國君一起渡河時,遇到一隻黿,牠咬住車子左邊那匹馬的腳,拖著潛入砥柱山那段湍急的水流中。那時,我不能在水面游泳,只有潛到水裏,頂住逆流,潛行百步,又順著水流,潛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黿,將它殺死了。」這裡的砥柱山位於三門峽東,根據《水經注》記載,當年大禹治水時,這座山因為擋住水道而被鑿開,之後河水流到這裡就分流而過,這座山就像根巨大的柱子,屹立於黃河急流之中,所以取名為砥柱。後來「中流砥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獨立不撓、能擔當重任支撐大局的人。
懷才不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有才能卻際遇不佳,不受重用。※語或出《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 △「英雄無用武之地」
嘆為觀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嘆觀止矣注音︰ㄊㄢˋ ㄍㄨㄢ ㄓˇ |ˇ漢語拼音︰tàn guān zhǐ yǐ釋義︰猶「嘆為觀止」。見「嘆為觀止」條。 01.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中》:「游滬者得未有,無不歎(嘆)觀止矣。」 02.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八.古蹟.石鍾山》:「余生平所歷佳山水,若江寧之燕子磯,鎮江之金、焦兩山……皆不足奇,得此而嘆觀止矣。」 參考詞語︰觀止之嘆注音︰ㄍㄨㄢ ㄓˇ ㄓ ㄊㄢˋ漢語拼音︰guān zhǐ zhī tàn釋義︰猶「嘆為觀止」。見「嘆為觀止」條。 01.清.歸莊《尋花日記.卷上》:「蓮華峰尤陡絕,天池亦小山之有名者。從峰頂視之,如在下地,坐臥久之,于吳中之山,有...
不可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宋代羅大經撰寫的《鶴林玉露》記載,王安石年少時,狂傲自滿,以為無人能及。他經帶著名片登門求見理學家周敦頤,結果一連三次都被拒絕在門外。王安石因此滿懷怨恨,不再上門求見。作者羅大經認為,周敦頤想挫王安石的銳氣,沒有什麼不對,但一連拒絕三次是過分了些。假使王安石能跟隨周敦頤學習,矯正偏頗的觀念,就不會有煩苛擾民的新法產生。「不可一世」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來指人驕橫自大,目空一切,以為他人無與倫比。
恍然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後舉爵3>盡歡而罷。 〔注解〕 (1) 裴公:裴休(西元791∼846),字公美,唐孟州濟源人。官宰相,善文章,工書,以歐、柳為宗。 (2) 立命:立刻下令。 (3) 爵:古代一種飲酒的器具。形狀略似雀,下有三隻腳。
道聽塗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開平民教育先河。孔子是一個很嚴謹的學者,對學生品行的要求甚至超過他們在學問上的成就,在《論語.陽貨》中,孔子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意思就是說,在道路上聽到的話,如果沒有查證就隨便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得,才能對人講述,在道路上隨便聽到的消息,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