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古印度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程中,阿利安人又譜寫了古印度文明的另一篇章。古印度文明雖然是高度發展且範圍廣大的文明,但其輪廓極為模糊不清,然而它們存在的事實,卻可以經由散落在南亞各地的遺跡來發現(註一)。 古印度文明的遺跡 達羅毗茶達羅毗茶遺跡位於今天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庫奇濕地,於西元1967年被發現。這個城市遺址東西寬781公尺,南北長630公尺,裡面有一個邊長為140公尺的城塞區,公共廣場、住宅街道、排水設施等一應俱全。和其他同樣代表印度河文明的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巴遺跡不同處,在於達羅毗茶並非位於印度河流域。 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巴位於巴基斯坦...
片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體中的一部分,零星而不完整。如:「對於老家,僅剩片斷模糊的記憶。」也作「片段」。
糢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清楚、不明顯。《文明小史》第四八回:「燈光之下,人影糢糊。」也作「模糊」。
後現代美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的界限,出現了明顯的向大眾文學和「亞文學」靠攏的傾向。有些作品乾脆以大眾的文化消費品形式出現,試圖模糊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5)在文體上,慣用矛盾(文本中各種因素互相顛覆)、交替(在文本中,對於同一事物的不同可能性的敘述交替出現)、不連貫性和任意性、極度(有意識的過度使用某種修辭手段以達到嘲弄它的目的)、短路(運用某些手段使對作品的闡釋不得不中斷)、反體裁(破壞體裁的公認特點和邊界)、話語膨脹(把在文學創作中一直處於邊緣地位的話語納入主流)等手段,使得讀者對作品的解讀困難重重。 後現代文學發展流派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寫作原...
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容貌、相貌。《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誰知除了眼鏡,兩眼模糊,反辨不出那人的面目。」
混混沌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模糊而不分明。《老殘遊記》第七回:「揭起門簾來,只見天地一色,那雪下的混混沌沌價白,覺得照的眼睛發脹似的。」
四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體兩手兩足的總稱。《孟子.盡心下》:「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血模糊汙了一身,軟答剌冷了四肢。」
教育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學者如Yukl(2009)甚而主張領導並無所謂正確之定義,其往往隨著主觀與情境有所變動。由於定義之模糊,往往造成雞同鴨講之窘境(Rost, 1991)。雖然如此, Yukl(2009)在檢驗各家說法後,仍提出領導是個人特質、領導行為、互動方式、角色關係、與組織目標之整合行為。此主張將領導之範圍加以明顯擴大。另一個造成定義困難的原因,乃在領導行為牽涉到各種人、事、地、物的變項,本身即極具複雜性。基本上,領導本身必定有其欲達之目標。無論其是由領導者單獨設定或是與部屬共同建立,領導之所以有意義,戮力達成目標絕不可少。此外,組...
渾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形容景象模糊。如:「雲霧繚繞,湖面一片渾噩。」「關於車禍的經過,我只有片段渾噩的記憶。」
濛昧不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糊不清。如:「夜裡開車,最怕起霧又下雨,路況會濛昧不清。」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