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257.5825 ms
共 4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 LEC),以健康取向為主,目的是預防藥物濫用、暴力及愛滋病等情形的防治(註1)。但不同於澳州雪梨LEC 成立的背景因素,孫效智認為近年來台灣提倡生命教育的社會背景則與暴力有關,一是不尊重與傷害他人生命的暴力;二是青少年的自我傷害或自殺。國內「生命教育」的提倡,溯源於1998 年前省政府教育廳所規劃的「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其推動原因主要在於,1997 年前後,台灣社會一再發生校園暴力與學生自殺案件,而青少年飆車、鬥毆等社會事件盛層出不窮。如此脫序...
|
撙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節省、節約。《新唐書.卷一六三.柳公綽傳》:「遭歲惡,撙節用度,輟宴飲,衣食與士卒鈞。」《明史.卷一八三.周經傳》:「濫費無紀,致帑藏殫虛,宜大為撙節。」
|
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殘暴。如:「助紂為虐」。《晉書.卷四二.王渾傳》:「刑獄得無冤濫,守長得無侵虐。」
|
克勤克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洪水經常泛濫成災,人們深受水患之苦。堯帝命鯀去治水,鯀用築堤堵截的方法,治水九年還是失敗。舜帝時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他吸取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實地勘查,採用了疏通的方法根治了水患。在禹十三年艱苦的治水工作中,曾三過家門而不入,他節衣縮食,與百姓一起辛勤努力,同甘共苦,深受百姓愛戴。舜覺得禹實在是個有德有才的人,便要把帝位讓給他,但禹不肯接受。所以舜就告訴禹說:「克勤于邦,克儉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意思就是說:舜覺得禹是個很賢能的人,既能勤勞地為國出力,又能節儉地持家,謙虛而不自滿,所以一定可以當得起帝王這個職位。禹在舜的堅持及百姓的擁戴下,終於接受了舜的禪讓,建立了夏朝。後來「克勤克儉...
|
聲名狼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個國君,都犯了錯殺重臣的過錯,而遭到天下人的非議,被視為昏君,因此『籍於諸侯』。請好好考慮,千萬別濫殺忠良!」但是使者知道胡亥的心意,所以還是把蒙毅殺了。司馬貞看了《史記》,對「籍於諸侯」作了註解:「惡聲狼籍,布於諸國。」就是說那些昏君濫殺忠臣的惡名,遍布各國。後來「聲名狼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名聲非常惡劣。主於「狼藉」一詞,見於《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淳于髡》:「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通俗編.獸畜》引唐.蘇鶚《蘇氏演義》:「狼藉草而臥,去則滅亂;故凡物之縱橫散亂者,謂之『狼藉』。」
|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她規定,能使“田疇墾辟,家有餘糧”的地方官升任;“為政苛濫,戶口流移”的“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這樣,在她執政的年代裏,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據當時統計,永徽時全國戶數為38O萬戶,到則天臨終的神龍元年,漸增為6i5萬戶,幾乎增長一倍。僅此一點即可看出這一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高宗在位時,武則天曾上疏建言12事,其中有勸農桑、薄賦斂、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進步的主張,高宗皆略施行之。在武則天執政的半個世紀中,由於隋末農民起義的作用及唐太宗貞觀之...
|
假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濟私」條。
01.《後漢書.卷四六.郭陳列傳.陳寵》:「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於詆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 參考詞語︰因公假私注音︰|ㄣ ㄍㄨㄥ ㄐ|ㄚˇ ㄙ漢語拼音︰yīn gōng jiǎ sī釋義︰猶「假公濟私」。見「假公濟私」條。
01.《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 參考詞語︰假公營私注音︰ㄐ|ㄚˇ ㄍㄨㄥ |ㄥˊ ㄙ漢語拼音︰jiǎ gōng yíng sī釋義︰猶「假公濟私」。見「假公濟私」條。
01.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七》:「近聞李進詐傳詔旨,偽作勘合,於彼召集軍民,復以採天花為名,...
|
貪贓枉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贓枉法」原作「貪贓壞法」。贓,指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財物。「貪贓枉法」表示為了貪圖非分之財,而做出違法犯紀之事。過去多用在官吏身上,指官吏為了收受賄賂,而破壞法律。古代的官員是社會上少數擁有地位和權力的人,如果他們品行不端,貪圖不義之財,濫用國家給予他們的權力,自然會對百姓造成極大的痛苦。例如所引典源,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便是指劉衙內的兩個兒子去陳州糶米,卻貪圖賄賂,中飽私囊,花天酒地,胡作非為,絲毫沒有盡到身為官員的責任。「貪贓枉法」後來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貪汙受賄,破壞法紀。
|
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災禍、禍患。如:「災害」、「蟲害」。《詩經.魯頌.閟宮》:「上帝是依,無災無害。」漢.王充《論衡.感虛》:「洪水時,氾濫中國,為民大害。」
|
視死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父善於領兵,能夠激勵士氣,讓士兵們不畏死亡,衝鋒陷陣,可以立為大司馬;賓胥無決斷獄訟十分公正,不會濫殺無辜,可以立為大司理;東郭牙能夠犯顏直諫,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為大諫之官。論到管仲自己時,他認為上述五人,每個人個別的才能都比自己強,但若桓公想要稱霸諸侯,只有自己可以輔助桓公做到。桓公聽了管仲的話後,十分贊同,便按管仲的意思,授予五人官職,讓他們聽命於管仲,為齊國效力。其中描述王子城父時,原文就用了「視死如歸」,後來「視死如歸」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為了理想而不怕犧性生命,無所畏懼。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