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8.06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抽薪止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走,跡愈多,景愈疾,不知就陰而止,景滅跡絕。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湯之凔,一人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不絕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猶抱薪而救火也。養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楊葉百步,百發百中。楊葉之大,加百中焉,可謂善射矣。然其所止,乃百步之內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
易子而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換小孩煮食充饑。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形容天災人禍時,極飢餓的慘況。《史記.卷三八.宋微子世家》:「王問:『城中如何?』曰:『析骨而,易子而食。』」
煙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煮飯的煙和柴火。《後漢書.卷一八.吳蓋陳臧列傳.吳漢》:「於是饗士秣馬,閉營三日不出,乃多樹幡旗,使煙火不絕,夜銜枚引兵與劉尚合軍。」《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下》:「今大軍去恆州咫尺,煙火相望。」
膳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伙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鼎。古代用來煮食物的器具。同「鬲」。唐.王維〈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詩:「床上無氈臥,鎘中有粥否?」
色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色彩光澤。《淮南子.俶真》:「譬若鍾山之玉,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
析骸以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解人的骨骸來燒火作飯。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後用以形容戰亂或災荒時因糧盡援絕的悲慘困境。《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下.李華傳》:「巡握節而死,非虧教也;析骸以爨,非本情也。」也作「析骨而」、「析骨以爨」。
席不暇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無黔突:沒有因爨而熏黑的煙囪。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於行道。黔,音ㄑ|ㄢˊ,熏黑。突,灶突,即砌在灶上的煙囪。 (4) 墨子: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現存有《墨子》一書,是墨家思想的代表。 (5) 無煖席:沒有因久坐而溫暖的席子。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於行道。煖,通「暖」。 (6) 聖人:指上文伊尹、呂望、百里奚、管仲、孔子、墨子。 (7) 不高山,不廣河:不以山為高,不以河為廣。表示不會因山高河廣而絕行道之念。 (...
逼人咄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咄咄逼人」之典源,提供參考。(一)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1>與殷荊州2>語次3>,因共作了語4>。顧愷之5>曰:「火燒平原無遺燎。」桓曰:「白布纏棺豎旒旐6>。」殷曰:「投魚深淵放飛鳥。」次復作危語7>。桓曰:「矛頭淅米劍頭。」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8>臥嬰兒。」殷有一參軍9>在坐,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10>逼人!」仲堪眇目11>故也。 〔注解〕 (1) 桓南郡:桓玄(西元369∼404),字敬道,襲爵南郡公,東晉譙國龍亢人。安帝隆安二年,兗州刺史王恭和荊州刺史殷仲堪起兵,玄響應。安帝元興二年執掌朝政,稱帝,國號楚。...
後恭前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倨後恭」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父母不與言。蘇秦喟歎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將說1>楚王,路過洛陽2>,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3...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