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假亂真。花月痕˙第十七回:他道你是魚目混珠,你該罰他鍾酒。1.傳說,很久以前,在楚國有一個人名叫陳,有一天,他從市集買了一顆珍珠。這顆珍珠又圓又大,光彩奪目,著實是人見人愛。 陳有一個鄰居,名叫林茂。某一日,林茂在市場撿到一顆魚眼珠,自以為是一顆珍珠,於是便鄭而重之地收藏起來。 一年後,村裡有一個富翁生了重病,郎中開了藥方,需要用珍珠做藥引子,於是富翁家便出高價到處蒐購珍珠,而且是愈大的,價錢愈是高得令人咋舌。 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飼養。《禮記.大學》:「伐冰之家,不畜牛羊。」南朝宋.鮑照〈古辭〉七首之三:「徒畜巧言鳥,不解心款曲。」
高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成「高風亮節」,用來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氣節堅貞。
無獨有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梁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禁宰犬豬》:「古今怪事,無獨有偶如此。」
多元文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易建立國家認同。而且族群文化和語言過於複雜,不容易能夠在學校有限的課程中融入教學,難以對各個族群介的全面。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多元文化教育起源於1960美國掀起的族群改革運動,其訴求為反抗主流文化的霸權及制裁,要求正視多元文化問題,並解決制度壓迫及不均等等問題。 何為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教育改革運動,透過持續不斷的課程改革和其他的教育改革途徑,除了教導學生熟悉並認同自身的文化,使且能夠自尊自信,亦培養學生了解與欣賞其他微型文化、國家文化及世界文化的豐富性與多樣性,養成積極對待其他文化的態度,消除性別、種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而且。《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然操遂能克,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驚弓之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國射箭能手更羸僅是拉動弓弦,不用箭,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便因過度驚懼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戰國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擊或驚嚇,心有餘悸,稍有動靜就害怕的人。《晉書.卷七一.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歧路燈》第八一回:「是驚弓之鳥,嚇了一跳。」也作「傷弓之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舉荐、介。《左傳.昭公二十年》:「齊豹見宋魯於公孟。」《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進以謙名公之胄,欲與為婚,見其二子,使擇焉。」
得不償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史.卷二三七.傅好禮等傳》:「贊曰:『……給事中程言嘉靖中採礦,費帑金三萬餘,得礦銀二萬八千五百,得不償失,因罷其役。』」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派學生到各小組,使各組具有相似的異質性。 貳、教學流程 一、全班授課可利用投影片或其他視聽媒體來介教材之重點內容,提示學習任務,教學過程中應強調意義學習而非內容記憶。 二、分組學習在進行分組討論時,小組同學的主要工作是精熟教師授課的教材,並幫助他人也能精熟學習內容。教師授課後,學生以作業單和答案單練習教師的教學內容,並藉此評估自己和組內同學之學習情形。分組學習有以下要點:1.每一小組只發給一張答案單,以鼓勵組內同學一起學習。2.提醒學生,除非小組同學都能做對作業單支問題,則小組學習便不算完成。3.由同學"解釋"答案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