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抱殘守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守舊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進變通。清.江《漢學師承記.卷八.顧炎武》:「豈若抱殘守缺之俗儒,尋章摘句之世士也哉?」也作「保殘守缺」、「補殘守缺」。
捲土重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捲土重來」原作「卷土重來」。杜牧為晚唐詩人。晚唐社會黑暗、政治腐敗、鎮割據、宦官專權,面對這樣的環境,杜牧作了不少感時傷事或藉古諷今的詩。這首〈題烏江亭〉詩,為杜牧過烏江亭時所作。烏江亭據傳為當年項羽自刎的地方。楚漢相爭,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可是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羽突圍至烏江岸邊,本可渡江,但他自認愧對江東父老而羞憤自殺。後人多讚賞項羽的氣節,但杜牧卻不以為然。本詩首句即開門見山地點出,勝敗乃兵家常事,能忍辱負重的才是「男兒」,所以,項羽這樣一遭遇失敗便以死作為了斷,根本是一種怯懦的行為。其實他所率領的一批江東子弟,其中不乏才俊,若是能重振旗鼓,誰勝誰敗都還...
分崩離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後漢書.卷一六.鄧寇列傳.鄧禹》:「四方分崩離析,形埶可見。明公雖建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
屢敗屢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然屢次戰敗,仍繼續奮勇作戰。相傳曾國率領湘軍與太平天國作戰,屢吃敗仗,曾國上書朝廷,言及「屢戰屢敗」,經李元度更改為「屢敗屢戰」,以顯示其奮勇無畏的作戰精神。後多比喻雖然屢次遭受挫折失敗,仍然努力不懈。如:「這支職棒隊伍,屢敗屢戰,愈挫愈勇,充分發揮運動家的精神。」
功成不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順應自然的存在,不占為己有。語本《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後引申為建立了功勞而不歸功於自己。唐.白居易〈與崇文詔〉:「威力無暴,功成不居。」《清史稿.卷四○五.曾國傳》:「開國以來,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稱賀,而國功成不居,粥粥如畏。」
利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官場現形記》第四回:「他指日也要回任,這台是不能久的。他便利令智昏,叫他的幕友官親,四下裡替他招攬買賣。」
感激涕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自安史之亂後,內有宦官、朋黨之禍,外有鎮割據,盛唐繁華氣象已不復存在。憲宗即位後,在邊疆形勢趨緩,國力較為豐厚下,開始展開削的戰爭。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領軍務,隨即發動叛亂。憲宗發宣武等十六道兵討伐,經過長期的戰爭,最後李愬於元和十二年攻破蔡州城,生擒吳元濟,平定了淮西,結束了長達四年的戰爭。至此,割據鎮相繼歸順,朝廷的威信為之一振。劉禹錫寫的〈平蔡州〉詩即是描寫這場戰爭的情景。長達四年的戰爭結束後,城裡到處響著和平的音樂,大家回憶起戰爭時的舊事,都對「漢家飛將」李愬救眾人於水火,讓大家免於再受戰爭之苦而感激落淚。後來「感激涕零」這句成語,就從文中「相與感激皆涕零...
光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大概,因情形而推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他光景知道我同臺還說得話來,所以特地來拜會我。」
脣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明史.卷一四三.高巍列傳》:「此皆豎儒偏見,病封太重,疑慮太深,乃至此。夫脣亡齒寒,人人自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覺悟、覺醒。如:「警覺」。清.曾國〈江岷樵之父母壽序〉:「口敝而手疲,昕警而夕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