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寄人籬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依人籬注音︰| ㄖㄣˊ ㄈㄢˊ ㄌ|ˊ漢語拼音︰yī rén fán lí釋義︰猶「寄人籬下」。見「寄人籬下」條。 01.宋.王質〈與周樞密益公書〉:「以為男子不能自立門庭,而依人籬;不能自守魂魄,而附野草木。」 參考詞語︰傍人門戶注音︰ㄅㄤˋ ㄖㄣˊ ㄇㄣˊ ㄏㄨˋ漢語拼音︰bàng rén mén hù釋義︰猶「寄人籬下」。見「寄人籬下」條。 01.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一二》:「吾輩不肖,方傍人門戶,何暇爭閑氣耶!」 02.《紅樓夢.第一○九回》:「邢姑娘是媽媽知道的,如今在這裡也很苦。娶了去雖說我家窮,究竟比他傍人門戶好多著呢!」 參考詞語︰傍人籬落注音︰ㄅㄤˋ ㄖ...
映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在語文中,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從兩個不同的觀點加以描述,形成強烈對比的修辭技巧。如:1. 陳之<謝天>:「創業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2. 唐‧曹松<已亥歲感事>:「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雙襯雙襯,是指在語文中,對於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物,從兩個不同的觀點加以描述的修辭技巧。如:1.張曉風<行道樹>:「立在城市的飛塵裡,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快樂的樹。」2.逯耀東<揮手>:「他是一個活著沉默,但卻死得勇敢的人。」 參考資料(註一)蔡宗陽著:《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獸類用犄角抵物。《易經.大壯卦.九三》:「羝羊觸,羸其角。」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九.如是我聞三》:「奴子劉琪,畜一牛一犬,牛見犬輒觸,犬見牛輒噬。」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絳(西元764∼830),字深之,唐朝贊皇人。其一生時值中唐時期,國勢漸衰,外部鎮勢力越來越大,而朝中的朋黨之爭也愈演愈烈。李絳一向行正道,勇於犯顏直諫,深得唐憲宗的欣賞,每每徵詢其意見,協調事務。典源此處是摘自《新唐書.卷一五二.李絳列傳》,提到當時朝中朋黨之爭激烈,唐憲宗深以為慮,因而詢問李絳,李絳說:「自古以來君主最忌諱的就是結黨營私的小人,他們是以利益為趨向,完全不顧忠義道德。而正直的君子,則盡忠職守,不圖其他的利益,所以常常被奸人所陷害。如同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彼此同心而愛國,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想要消滅這些正人君子。以私利為趨向的人,因為都同樣擁有...
千里鵝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深重。在明朝徐渭所著的《路史》中,另外記載了一個跟「千里鵝毛」有關的故事。傳說在唐朝的時候,雲南的屬進貢了一隻天鵝,護送天鵝的使者緬伯高途經沔陽湖時,想幫天鵝洗澡,結果不慎讓天鵝飛走了,只剩下一根鵝毛,緬伯高只好將鵝毛獻上,又寫了一首詩,請求皇帝原諒,詩的內容是這樣:「將鵝貢唐朝,山高路遠遙。沔陽湖失去,倒地哭號號。上覆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皇帝看了這首詩之後,就原諒他了。
類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委婉表達事情的情狀。(註二)如:1.陶潛<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2.陳之<失根的蘭花>:「由於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園裡的花花朵朵,與這些簡直沒有兩樣。」 類字所謂類字,即是同一字詞的間隔使用。如:1.《詩經‧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複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2.陸游<暮春>:「宴去宴來還過日,花開花落即經春。」 疊句所謂疊句,即是同一語句的連續使用。人在對於事物有熱烈深切的感觸時,往往一再反覆重述。如:1.辛棄疾<羅敷媚>:「少年不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屏蔽、保障。通「」。《書經.微子之命》:「欽哉!往敷乃訓,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
雞犬不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唐時期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階段,歷經安史之亂後,鎮割據,稅制破壞,物價飛漲,社會陷入空前的貧困與混亂。順宗時,王叔文倡導的「永貞革新」失敗。憲宗即位後,王叔文被處死,支持革新的官員也多遭貶謫,柳宗元即為其中之一。永州(地約當今湖南永州)十年的謫居生涯,讓他接觸到最真實民間疾苦,更深切體認了「苛政猛於虎」的道理,於是寫下傳頌千古的〈捕蛇者說〉。當時朝廷行兩稅法,每年夏、秋兩季課稅。永州山野中產有一種含巨毒的蛇,被牠碰觸的草木會枯死,被咬的人無藥可醫,但製成藥物卻具奇效,極為珍貴,故可用來抵納稅金。有一位蔣姓捕蛇人,家族以捕蛇為業已歷三代,祖父和父親都喪命於此,他自己也有幾次差點被蛇毒死。柳宗元...
同室操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江《宋學淵源記》卷上:「為宋學者,不第攻漢儒而已也,抑且同室操戈矣。」
如願以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後來「如願以償」這句成語可能就是由此演變而出,指心願得以實現。當然,更明確的用法,出現在清朝曾國〈署安徽司稟陳管見數端伏候裁擇由〉文:「惟軍情瞬息千變,不知將來能如願以償否耳?」也見於《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提到有個人叫巴祥甫,送了重禮給童子良,童子良因此向撫臺大人說好話,「後來巴祥甫竟其如願以償,補授臨清州缺」,也就是當上了官。如果採取較寬的標準,當然韓愈的文章可以說是這句成語的典源,否則就可能到了清代才出現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