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日暮途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後來人們便把「日暮途遠」或「日暮途窮」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遭逢極端窘迫的處境。語含如按照一般的作法,很難求得解救之道的意思。<註1> 【反義】撥雲見日。<註2> 參考書目<註1>成語故事<插圖本>,石光中編著,西北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註2>有趣的成語典故及應用,梁偉賢編著,文化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籠中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失去自由。《三國演義》第二一回:「吾乃籠中鳥、網中魚。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言屣網之羈絆也。」也作「籠中窮鳥」、「籠中之鳥」。
風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艱難困苦的處境。[例]他將自己的成就,歸功於自幼在風雨中成長茁壯。
逼人咄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魂旛引路,一生就完結了。」殷仲堪說:「將魚鳥放生,就都一去不回了。」接著,他們又改說「危語」(說一句處境極其危險令人聞而生畏的話)。桓玄說:「在敵人矛頭下淘米、劍頭下煮飯,隨時都會送命。」殷仲堪言:「四肢僵硬的百歲老翁,爬上枯朽的樹枝。」顧愷之道:「井口的轆轤上躺了一個嬰兒。」當時一名殷仲堪的參軍也在場,插嘴說:「盲人騎著瞎馬,在半夜來到深池旁邊。」因為殷仲堪有一隻眼睛瞎了,聽了感同身受,便說:「咄咄逼人!嘿嘿!這真是情勢逼人啊!」指他所陳述的狀況氣勢逼人,使人畏懼。後來「咄咄逼人」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言詞凌厲,氣勢迫人。(二)晉朝女書法家衛鑠在〈與釋某書〉中提到,她有一位弟子叫王羲之,楷書已...
顛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傾仆失足。比喻處境困窮。唐.杜甫〈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故舊獨依然,時危話顛躓。」
解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解決困難或擺脫難堪的處境。[例]剛才幸好你出面解圍,否則雙方意見不合,眼看就要大打出手了。
時乖運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運不濟,處境困難不順利。《水滸傳》第一二回:「不想洒家時乖運蹇,押著那花石綱來到黃河裡,遭風打翻了船。」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偏則是我五星,直恁般時乖運蹇不通亨,覷功名如畫餅。」也作「命蹇時乖」、「時乖命蹇」、「時乖運乖」、「時乖運拙」。
生民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慕容垂,在第二篇檄文中說:「天下動亂,外族入侵,先帝苻堅死在賊人手上,京都長安淪陷,國家衰弱,人民處境艱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沒有讓秦滅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復國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員接到文書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臨晉會師,準備和姚萇、慕容垂決戰,可是,結果仍然不敵,王永兵敗後,苻丕南逃,他最後被晉將馮該殺死。「生靈塗炭」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人民處於極端艱苦的困境。此外,在《書經.仲虺之誥》中有一句話:「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意思是說:夏桀昏庸不能體恤人民,以致人民生活陷入艱困。文中「民墜塗炭」的語義和《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中的「生靈塗炭」相近似,也可...
患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艱難困苦的處境。唐.元稹〈與史館韓侍郎書〉:「前後斥家財、排患難於朋友者數四。」《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昔有窮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難,以致滅亡。」
童養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妓。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直至1951年「臺灣省養女保護運動委員會」之出現,才得以以改善其處境。至1970年代童養媳已幾近消失。(同註2) 參考書目註1. 維基百科:童養媳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B%A5%E9%A4%8A%E5%AA%B3註2. 台灣大百科全書:童養媳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133曾秋美,《臺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臺北:玉山社,1998)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