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串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暗中勾結,使言辭、行動能相配合。[例]他們雖然相互串通,企圖瞞騙警方,但謊言終究還是被拆穿了。
諍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正直的言辭規勸別人。如:「魏徵立朝,勇於諍諫。」
說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解的言辭。如:「每次犯錯,他總有一套說詞。」亦指單方面的說法,片面之詞而言。《三國演義》第七三回:「魏與吳本無讎,前因聽諸葛之說詞,致兩家連年征戰不息,生靈遭其塗炭。」
不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擅長、不專精。如:「他雖不擅言辭,心思卻相當縝密。」
微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隱微諷諫的言辭。《宋書.卷六九.范曄傳》:「熙先素有等嘧,盡心事之,曄遂相與異常,申莫逆之好,始以微言動曄,曄不回,熙先乃極辭譬說。」
嗜古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食古不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食古不化」原或作「食生不化」。閰爾梅在為《破山和尚語錄》所寫的序言中提及:要以文字來傳達知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既想言辭精要,又希望沒有缺漏;既想用字絕妙,又希望容易了解。一味的依循往例,就沒有創新;提出驚人的議論,則恐無根據;援用古人的見解,又怕沒有變通。所以特別為《語錄》寫序,以讚揚其典雅脫俗之文風。「食古不化」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的「援古恐其食生不化也」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出現「食古不化」書證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七一.集部.別集類二四.空同集》:「平心而論,其詩才力富健,實足以籠罩一時,而古體必漢魏,近體必盛唐,句擬...
正言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辭鄭重,神情嚴厲。《紅樓夢》第一九回:「黛玉見他說的鄭重,且又正言厲色。」《文明小史》第二七回:「往時見人家吸煙,便要正言厲色的勸,今見他表兄也是如此,益發動氣。」也作「正言厲顏」。
微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直接說明,而用隱微方式批評的言辭。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故卑身賤體,說色微辭,愉愉煦煦,終無益于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為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雖精義曲隱,無傷其正言;微辭婉晦,不害其體要。」也作「微詞」。
假以顏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態度和言辭上表示友好。如:「他為人倨傲,個性乖僻,對別人從不假以顏色。」也作「假以辭色」。
利口捷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意義3 相似詞4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 意義辯才敏捷,能言善道。給:言辭敏捷。能說會道、言辭敏捷、善于應對。利口:伶俐的口齒。捷給:敏捷的應對。 相似詞伶牙俐齒、 巧舌如簧 相反詞笨嘴拙舌 例句他真是利口捷給,完全不給人反擊的機會。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