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推誠布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度規範。 (4) 服罪輸情:坦承自己所犯的罪行,並誠心改過向善。 (5) 游辭巧飾:用沒有根據的言辭掩飾罪行,虛偽狡詐。
伶仃孤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孤苦伶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孤苦伶仃 」原作「零丁孤苦」,見於晉.李密〈陳情表〉。李密的父親早亡,母親又被舅舅逼迫改嫁,由祖母養育而成,故李密事奉祖母極為孝順。晉武帝時,朝廷徵召他出任官職,但李密認為祖母年事已高,不可無人奉養,故上〈陳情表〉婉辭,文中言辭哀切懇摯,武帝大為感動,於是賜予祖孫二人奴婢與食米,使他得以終養祖母。〈陳情表〉中有一段說道:「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意思是說:我小時候體弱多病,一直到九歲都還沒辦法自己走路,就這樣孤單困苦地成長。文中「零丁」是個聯綿詞,為孤單沒有依靠的樣子,亦可作「伶仃」或「伶丁」,後來「孤苦伶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
徵名責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他人的言辭,觀察其行為,以求名實相符。《陳書.卷五.宣帝本紀》:「方欲仗茲舟楫,委成股肱,徵名責實,取寧多士。」
傳聞異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處理歷史材料,分為所見之世、所聞之世、所傳聞之世,依此三世遠近而有不同的措辭。對於年代久遠,由傳聞而得知的事,記載得比較簡略,稱為「傳聞異辭」。《公羊傳.隱公元年》:「何以不曰?遠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漢.何休.解詁:「所見者,謂昭、定、哀已與父時事也。所聞者,謂文、宣、成襄王父時事也。所傳聞者,謂隱、桓、莊、閔、僖、高祖、曾祖時世也。」後泛稱歧異不一的傳述言辭
訥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善於說話,拙於言辭。《南史.卷五.齊本紀.廢帝東昏侯》:「故委任群小,誅諸宰臣,無不如意。性訥澀少言,不與朝士接。」《隋書.卷七六.文學列傳.祖君彥》:「容貌短小,言辭訥澀,有才學。」
赴死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視死如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管仲做齊國宰相三個月時,曾針對官員的才能優劣向桓公提出意見,他認為:隰朋善於言辭進退,可以立為大行;甯戚善於開墾種植,開發地利,可以立為大司田;王子城父善於領兵,能夠激勵士氣,讓士兵們不畏死亡,衝鋒陷陣,可以立為大司馬;賓胥無決斷獄訟十分公正,不會濫殺無辜,可以立為大司理;東郭牙能夠犯顏直諫,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為大諫之官。論到管仲自己時,他認為上述五人,每個人個別的才能都比自己強,但若桓公想要稱霸諸侯,只有自己可以輔助...
叩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敲門。《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夫一旦有急叩門,不以親為解,不以存亡為辭,天下所望者,獨季心、劇孟耳。」晉.陶淵明〈乞食〉詩:「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也作「扣門」。
探口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探取對方口中透露出來的訊息,揣摩其含義。如:「你就跑一趟,幫我探口風,看他對我的態度怎麼樣?」
拙口鈍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不會說話,拙於言辭。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哥的那喉舌,何人敢及?古者有隨何、蒯通、蘇秦,雖為舌辯之士,若是見了哥,也拱手回容。他豈敢開口?量你兄弟拙口鈍腮,真乃蛆皮而已。」《西遊記》第四三回:「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鈍腮,不要惹大哥熱擦!」也作「拙口笨腮」、「拙口鈍辭」。
矰繳之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為一己私利而用的虛誇言辭。《韓非子.五蠹》:「事敗而弗誅,則游說之士,孰不為矰繳之說,而徼倖其後。」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