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45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囚車。《晉書.卷六八.紀瞻傳》:「瞻覺其,便破檻出之,訊問使者。」
口誅筆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蓽門圭竇:比喻貧苦人家或貧苦人家居住的簡陋環境。見「篳門圭竇」。 (4) 老奸巨滑:深歷世情而極奸狡猾的人。
步步為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欲出兵迎戰,部將陳式則自告奮勇,願意出兵抵擋。於是陳式領兵出山口,與曹兵夏侯尚交戰,沒多久,夏侯尚敗而逃,陳式繼續追討,到半路時,忽然被山上丟下的木頭、石塊打傷,軍隊無法前進。正想撤兵時,夏侯淵突然從後頭帶兵出現,以致陳式無法抵擋,就被夏侯淵給俘虜了。這時,有人將陳式被擒的消息通報黃忠,黃忠趕緊和法正商議。法正認為夏侯淵為人輕浮急躁,憑恃著膽量,但卻沒什麼謀略,不妨藉此激勵士兵,拔營後出發,步步為營,每前進一程,就建立一個營壘,嚴防敵人攻擊,以此引誘夏侯淵出戰,設法擒抓他,這是變被動為主動的作法。於是黃忠就照法正的建議進行。果然,夏侯淵聽聞消息,就要出兵應戰,但張郃卻勸阻他,認為這是敵方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欺騙、恐嚇。如:「訛」。《紅樓夢》第四八回:「訛他拖欠官銀,拿他到衙門裡去。」
完璧歸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藺相如奉使秦國,交涉以和氏璧換取秦城時,識破秦國訛,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趙國。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後比喻物歸原主。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一五齣:「再休思重會蘭房,那虜騎如雲不可當。便得個完璧歸趙也。」也作「歸趙」、「原璧歸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稱、假託。如:「矯命」、「矯敕」。《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矯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
手不釋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表傳〉。 (2) 上: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譙人。有雄才,多權,能文學。起兵擊黃巾,討董卓,漸次剪削諸雄,自為丞相,拜大將軍。後卒於洛陽,子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3) 軍旅:軍隊。 (4) 定省:子女早晚向父母請安問好的禮節。 (5) 袁伯業:袁遺,字伯業,東漢汝南南陽人,生卒年不詳。為袁紹從兄,好學,初為長安令,其後袁紹任為揚州刺史,為袁術所敗。〔參考資料〕 晉.虞溥〈江表傳〉(據《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呂蒙》裴松之注引)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
同舟共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同床異夢、各行其是、爾虞我、離心離德、分崩離析
席不暇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淮南子.脩務》1>且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養其欲也;聖人踐位者,非以逸樂其身也。為天下強掩弱,眾暴寡,欺愚,勇侵怯,懷知而不以相教,積財而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齊一之。為一人聰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內,故立三公九卿以輔翼之。絕國殊俗,僻遠幽閒之處,不能被德承澤,故立諸侯以教誨之。是以地無不任,時無不應,官無隱事,國無遺利,所以衣寒食飢,養老弱而息勞倦也。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觀之,則伊尹負鼎而干湯,呂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轉鬻,管仲束縛,孔子2>無黔突3>,墨子4>無煖席5>。是以聖人6>不高山,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騙、哄騙。如:「賺人」。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他賺我到無人去處,行起凶來。」《水滸傳》第三回:「史進道:『如何使得!恁地時,是我賺你們來,捉你請賞。枉惹天下人笑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