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2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義正辭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元.吳澄〈故宋鄉士金溪于君墓謁銘〉:「誨人家子弟,諄諄善誘,成才者甚眾。所作文章,義正辭嚴,字畫遒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及,達到。《書經.禹》:「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
信誓旦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周初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扣除六篇有目無辭者,共三百零五篇,其內容分為風、雅、頌三大類,為中國文學總集之祖,也是當時北方文學的代表。其中「風」是當時各諸侯國的民間歌謠,本由諸侯採擷其國的民歌,獻於天子,並由樂官統籌匯整。《詩經》中共分十五國風。「衛風」即為古衛國的歌謠,故址約在今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帶。〈氓〉為棄婦自訴怨傷之詩。在詩中女性自訴:他們本是結髮夫妻,新婚之時,談笑何等歡樂,而廝守到老的誓言又是何等誠懇,如今丈夫居然不念舊情,狠心將自己拋棄。既然丈夫完全不念舊情,自己又有什麼好說的呢?後來「信誓旦旦」被用來指...
瞠目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之美者善養禾,君之明者善養士。」中人皆可使為君子。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俊。如近世禹,以言事忠切蒙尊榮,當此之時,士厲身立名者多。禹死之後,日日以衰。及京兆尹1>王章2>坐言事誅滅,智者結舌,邪偽並興,外戚3>顓命4>,君臣隔塞,至絕繼嗣5>,女宮作亂6>。此行事之敗,誠可畏而悲也。 〔注解〕 (1) 京兆尹:漢代轄治京兆地區的行政長官,職權與俸祿與郡守相當。後亦借指京師地區的行政長官。 (2) 王章:?∼西元前24,西漢人,字仲卿。以文學為官,稍遷至諫大夫,敢直言,後遷司隸校尉,官至京兆尹,被帝舅王鳳所陷,下獄死。 (3) 外戚:帝王的母黨和妻黨。 (4) 顓命:...
怨天尤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憲問》子曰:「莫我知也夫!」子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1>,知我者其天乎!」 〔注解〕 (1) 下學而上達: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學習,進而上知天命、曉達德義。
鳥盡弓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語源(出處)2.1 譯文3 古例3.1 譯文4 反義5 近義6 例句7 引用 釋義鳥打光了,就把打鳥的弓收藏起來不用。比喻事情成功之後,就把曾經出力有獻的人拋在一邊。 語源(出處)史記 越王句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譯文飛鳥沒了,就把好的弓藏起來不用;狡猾的兔子死了,幫助抓兔子的狗也煮來吃。 古例淮南子 說林訓:「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譯文狡猾的兔子被捉完後,獵犬就被煮來吃;高飛的鳥兒被捉完後,好的弓箭就被收藏起來;敵國被消滅後,謀臣也就被殺掉了。 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接受。《文選.班固.東京賦》:「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珍。」
飛黃騰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飛黃騰達」原作「飛黃騰踏」。韓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他主張「尊崇儒學,攘斥佛老」,反對繁采寡情的駢體文,提倡明道致用的散文寫作。得到當時知名文人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人的響應,終使唐代的古文運動蔚為風潮。除了在文體、思想方面的改革與獻,韓愈的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變,不但立論鮮明,語言平易,且取譬新穎,雖用古人的思想卻不引經據典,為古文創作另闢了一條新的途徑,正是其提倡的古文運動的最好實踐。同樣的精神,亦反映在韓愈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上。〈符讀書城南〉這首詩,正是韓愈為了勉勵他的兒子韓符能勤奮向學所寫的。在詩中韓愈強調了為學的重要性,他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有學問,治...
精益求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學而》記錄了子和老師孔子的一段對話。子問孔子說:一個人貧窮而不對人諂媚,富裕而卻不以驕氣待人是怎樣的呢?孔子回答說,這樣的人算是可以的,但仍比不上一個貧困卻樂在其中,富裕卻仍然好禮的人。子聽了老師的回答後,便舉《詩經》所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回應,進而領悟到無論精製器具也好,進德修業也好,都不可安於小成,應力求好上加好,以期盡善盡美的道理。後世宋代理學家朱熹在為《論語.學而》作注時,也針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兩句話加以注解:「精製骨、角、玉、石之器,已經很精緻漂亮,再經過切、磋、琢、磨等方法加工修飾,就更精美了。」這正是「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力求精進的精神。後來「...
圖窮匕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燕策三》1>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荊軻2>奉3>樊於期4>頭函5>,而秦武陽6>奉地圖匣,以次進7>至陛8>下。秦武陽色變振恐9>,群臣怪之,荊軻顧笑10>武陽,前為謝11>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慴12>,願大王少假借13>之,使畢使14>於前。」秦王15>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