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15 ms
共 5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事在人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越王句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回國後任用文種、范蠡為相,臥薪嘗膽,立志復仇,一雪亡國的恥辱。范蠡替他找來一位擅長射箭的楚國人,名叫陳音。越王聽完陳音解說關於射箭的道理後很滿意,希望陳音能把這番道理傳授給越國士兵。陳音回答說:「道理是天生的,不是人人能懂的;但事情的成功與否卻決定於人。只要用心學習,沒有學不好的。」後來「事在人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事情的成功與否決定於人的努力。
|
不倫不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羊傳》是春秋三傳之一,舊題為子夏弟子公羊高所撰,是專為解釋孔子的《春秋》所作的,後世有許多學者為之註疏訓詁,其中所記載的內容亦經常被文人加以引用討論。在《春秋.昭公十九年》中有「許世子止弒其君實」這樣的記載,當時許悼公得了瘧疾,喝了太子許止所進的藥之後就死了。關於這個「弒」字的解釋,各家說法不一,有的人認為進藥本是醫官的職責,太子親自進藥必別有居心;另一派人則認為瘧疾不是絕症,治瘧疾的藥也不會致人於死,太子所進的藥必有問題,所以才說是太子弒父。而《公羊傳》解釋這段經文時,卻認為孔子用「弒」字,是要譏諷太子許止沒有盡到孝道,並且舉出樂正子春事奉生病父親的例子做為佐證。劉知幾對此十分不以為然,...
|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席所作的詩《蟋蟀》,內容與現存《詩經·唐風》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關系清華簡整理研究初見突破性成果關於《詩經》的收集和編選,共計有“王官采詩”和“孔子刪詩”、“獻詩說”三種說法:王官采詩:《孔叢子·巡狩篇》載:“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謠,以觀民風。”《漢書·食貨志》中記載,周朝朝廷派出專門的使者在農忙時到全國各地采集民謠,由周朝史官彙集整理後給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漢書·食貨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震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劉歆《與揚雄書》亦稱:“詔問三代...
|
古色古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希鵠,南宋理宗時人,生卒年不詳。所著《洞天清祿集》,是一本關於考察、鑒賞古文物的作品。依中國的傳統說法,文具也叫文房器物,趙希鵠在書中列了十項之多,有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怪石、筆、墨、紙、畫等,同時論述了鑒賞、收藏、裝裱等方面的經驗。趙希鵠提及辨別畫作真偽的方法:古畫會因為時日久遠,沾染灰塵,而呈現黑色或淡黑色,因此散發出一種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具有獨特的氣味。如果是後人仿作的,則多為黃色而且色彩鮮明,沒有任何的灰塵與暗淡的色澤。後來「古色古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具有古雅色彩和情調的書畫、器物、建築、藝術品等。另外在北宋和南宋也均有出現「古香」一詞,如北宋.米芾《畫史》:「...
|
投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投其所好」原作「阿其所好」。「阿」或「投」,都有「迎合」他人的意思。人在做事或評斷人物時,經常受自我私心的影響,而有偏頗的想法或作法,甚至會因外在環境的因素而投他人之喜好,看人眼色來辦事。《孟子》書中記載一段有關於孔子弟子宰我、子貢、有若三人對於夫子成就的評價。孟子說:「像宰我、子貢、有若這三個人,他們的智慧和識見都足以瞭解聖人,所以當他們三人在稱揚孔子的時候,雖有誇大之處,卻不至於用私心,去迎合、阿附他們所尊敬的人。」孟子的用意,在於讓公孫丑了解,從這三個人所說的話,可以知道人們對於孔子的推崇。後來「投其所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迎合他人的愛好。出現「投其所好」的書證如宋.張耒〈司...
|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異記》記載:“王維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性嫻音律,妙能琵琶,遊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重。”關於王維應舉,《集異記》曾有一段有趣的記載。當時有一個叫張九皋的人,使人走通了公主的後門,公主曾授意京兆試官,要以張九皋為解頭。王維也將應舉,同岐王商量,希望得到歧王推薦。但歧王權勢哪比得上公主,不能與公主爭,於是只好以王維的才華去爭取公主,如此這般地安排了一番。過了幾日,岐王讓王維穿上錦繡衣服,鮮華奇異,帶著琵琶,同到公主第宅,說是帶酒樂來為公主奉宴。王維為皙白少年,風姿俊美,非常惹人注目,公主看見後,問岐王說;“這是何...
|
滄海遺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比喻被埋沒的人才或珍貴事物。
如果單就「遺珠」的典故來看,那在《莊子.天地》裡頭就已經有一則關於「遺珠」的寓言。傳說黃帝到赤水北方遊歷,在路上遺失了寶珠,便派出足智多謀的知去尋找,結果沒有找到;於是又派眼明手快的離朱和喫詬去尋找,還是沒有找到;最後黃帝沒法子,只好派出平時就糊裡糊塗的象罔,結果寶珠卻被他找到了。因此黃帝驚訝道:「我派出那麼多精明幹練的臣子去找寶珠都沒有用,怎麼會被最糊塗的象罔找到了呢?」故事裡的寶珠,其實是代表道家所主張的道,它充塞於天地之間,無法用人的五官或情智來描述、捕捉,如果想要勉強得到,只會離道越來越遠。因此莊子藉著糊塗的象罔找到寶珠,比喻唯有離形去智,方能領悟...
|
計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先策劃。如:「關於這次旅遊的行程,就由你計劃。」也作「計畫」。
|
漏網之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於如何治民,孔子曾說:「用政令和刑罰來治理人民,人民只是苟且遵行,並無自發的知恥之心。如果用道德禮教來教導人民,人民不但能夠知恥,而且能自發地改邪歸正。」老子也說:「最好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即使執政者不提自己的德政,人民卻都有德行了。下等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卻不斷地宣導自己的德政,深怕人民忘記,這樣人民反而沒有德行了。如果只依靠法令來治理人民,結果是法令越來越繁苛,竊盜罪犯反而越來越多。」太史公司馬遷十分同意孔子和老子的想法,他認為法令不過是為政的工具,並非澄清吏治的根本之道。漢代初年,變嚴刑峻罰為寬簡,法網疏闊的程度,甚至連能夠吞舟的大魚都可以逃脫,然而政治清明,沒有什麼作姦犯科的...
|
縱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虎是一種猛獸,會傷害人畜,如果把抓到的老虎又放回山中,將來有可能再次為害,同樣的,如果把抓到的敵人放走,也將為自己帶來後患無窮。《零陵先賢傳》記載了一個關於「縱虎歸山」的故事:三國時的劉璋為益州牧,他的部下張松對他有所不滿,剛好曹操打算派將領去討伐占領漢中的張魯,劉璋擔心自己會被派去,想找人代替。張松就趁機獻計,認為可以把劉備請到成都來,派他去攻打張魯。劉巴知道這件事之後,便極力勸阻,他認為劉備的野心過大,如果把他請來,一定會蒙受其害。劉璋不聽。後來劉璋派劉備去征伐張魯,劉巴又上諫,說︰「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意思是說,劉備的野心太大,如今讓他在外擁兵自重,就好像把老虎放回山林,將...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