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693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舞蹈治療評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舞蹈治療評估包含一個測驗和表現的對照表,並在動作上已建立了一個和諧功能的標準。舞蹈治療師透過觀察,將受試者動作輪廓或特殊問題經由臨床圖示簡要說明,治療師技巧性、系統性地陳述對照表中的指示,測驗活動必須觀察生理和個性兩方面。例如:腿、手、肩、頭部、軀幹等各項運動,包括協調性、呼吸、平靜、位置、平衡性,固定的、搖晃的,適合性或不適合性等,動作過程中身體完整性程度的觀點與個體上身體架構有所關連。治療師藉由洞察力了解受試者情緒狀態,使用三個空間的體積解釋動作上的情緒,一、在空間的中層;二、較高空間 ── 抗拒地心引力;三、蹲伏、彎曲往地面移動 ── 將不同情緒表達在不同層次上。
《Dance Therapy》1981.
|
阿茲堤克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墨西哥與宗教禮儀有關之舞蹈,亦可作娛樂表演用。國王、宗教和禮儀訓練學校的貴族、教士、學生為娛樂之故於寺廟表演此舞〔見涅達帖里茲舞(Netateliztli)〕。阿茲堤克人的生活由教士指揮掌管,他詮釋以節奏為根基的複雜宗教;此節奏為宇宙或自然力量,他們尋求與之保持和諧以使國家蒙福得利。十八個以二十日為「月」的太陽曆,每月各有儀式典禮和舞蹈表演。八次為祈雨,其餘為播種期,祝賀新生穀物、成熟穀物、豐收和「烘烤穀物」(見穀神節Xilonen´s Festival,比較綠玉米舞Green Corn Dance和布斯克Busk)。舞蹈或由男人或由女人所表演,有些由男女共同表演。由數百名舞者圍成同心圓型,...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伊堪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鄂溫克族民間舞蹈。流傳於內蒙古呼倫貝爾鄂溫克族聚居區。《伊堪舞》鄂溫克語,漢譯為《篝火舞》,又稱《歡樂之火舞》。每當慶賀狩獵豐收,舉行婚禮,或各種喜慶日子時,人們相邀於傍晚,擇河邊或廣場、林間空地,燃起一堆篝火,大家手拉手圍著篝火逆時針方向邊唱邊舞。一人領唱,眾人唱和。曲調由領唱者選擇,眾人隨之。歌詞的內容多是歌頌家鄉美好的自然風光和幸福生活,領唱還觸景生情即興編詞。該舞分兩段:第一段:在慢板的歌唱聲中做〈拉手跺踏步〉的動作,平穩、舒緩,舞姿優雅。第二段:在快速的歌唱聲中做〈拉手跳踏步〉,動作粗獷、豪邁。每當表演時,參加者不分男女老幼,人數不限,少則幾十,多則上千,往往形成群眾場面十分壯...
|
錢鈴雙刀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黎族民間男子舞蹈。亦稱《打錢串舞》。流行於海南省保亭等地的黎族聚居區。兩名男子分別扮演惡勢力和正義青年,舞時,在一個一公尺見方的簸箕內,代表惡勢力者手持錢鈴(表示牛皮鞭),代表正義青年者雙手各執一把十七公分長的尖刀,相互搏對打之青年步伐穩健,一招一式都顯出正義之氣;而惡勢力者神情奸詐,以腰身的扭動表現出陰險的表情。二人配合默契,在方寸之地中用真刀,真鈴對打激烈,但不越界,顯示出高超的武藝,表現了黎家青年機智無畏的精神。
|
木馬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這個通俗的名詞原本是在英國流行的臉具舞,舞者化裝成12種動物(馬、龍、獨角獸、獅子等)然後圍成一個圓圈快速地旋轉。後來這種舞蹈漸漸被人遺忘,這名詞轉變成遊樂場中的旋轉木馬。
《The Dictionary of the Dance》.
|
鬼魅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字面上即為「幽靈之舞」,為奧地利在冬末春初時期的面具舞會,此舞會每三年舉行一次,時於四旬齋(Lent)之前。盛行之處是在提羅爾(Tyrol)雷赤塔勒阿爾卑斯(Lechtaler Alps)南坡的埃斯特(Imst)地區。此節期目的是送冬迎春,整個活動僅有男子參與。會中將選出「舞后」,由男子喬扮而成,戴面具、頭頂金黃捲髮、加戴后冠、身著繡花衣服。舞會中其他重要人物有:「搖鈴者」(Scheller)、成對出現的「滑輪者」(Roller、「潑水者」(Spritzer)── 手執注水器射向群眾、「執袋者」(Sackner)── 手攜一袋玉米撒向群眾,這些人頭上戴著高而尖的帽子;另有老婦一名,面戴斜...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卡拉麥卡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卡拉麥卡舞》為捷克的一種2/4拍之雙人舞。舞伴兩人面對面,雙手置於臀部,但不接觸臀部。舞蹈形式在西部之波西米亞(Bohemia)及西莫拉維亞(West Moravia)地區與在東部之東莫拉維亞(East Moravia)及斯洛伐克(Slovakia)地區不同。西部地區之卡拉麥卡舞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採重踏步之波爾卡(Polka)舞步;第二部分採霍魯比卡(Holubicka意為鴿子)舞步。後者為舞伴面對面兩手相牽,以跑步先作順時鐘方向旋轉,再作反時鐘方向旋轉。在東部地區之《卡拉麥卡舞》,則舞步快速有力,先採《波爾卡》舞步,然後採《普里土卡瓦尼》(Pritukavany)舞步。舞時單足跳躍...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美國全國舞蹈學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1979年成立,非會員制,參與者為舞蹈教師、學生、大專院校、舞團、舞蹈教師組織等。尋求提供舞蹈教師優良的教學內容、統一教學方法、及建立舞蹈教師的人際網路。主辦演講、舞蹈營、競賽與頒獎等活動。地址:38 S. Arlington Ave. P.O. Box 245 East Orange, NJ 07019.
《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33rded., 1998.
|
農耕禮儀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業社會以其特殊的經濟作物為本,所發展出來的傳統舞蹈。各地域的儀式慶典中尤以四大作物:小麥,稻米,玉米,山芋等有關的舞蹈數量最多。農業時代的重要節氣皆有慶祝儀式,特別是播種及收成時,代表「穀物之死」及「復活」。羅馬時代的儀式有十二個,每月一次,由占兆官主理,這些儀式以莊嚴肅穆的舞蹈展開序曲,大都為環型舞蹈及方型舞蹈所組成。隨著人類智慧的發展,加以利用各式道具,於是更加了解文化背景以及熟悉農業的生產過程,不過同文同種的社會中,其舞蹈象徵較具艱難度。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德利侯利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法國布列塔尼地區(Brittany)古老圓舞,亦稱「Triori」、「Trihory」、「Triory」等,由阿爾博(Thoinot Arbeau, 1519-1595)所著《舞蹈圖譜》(Orchésographie, 1588)一書之描述,此舞似《勃浪舞》(Branle),有時也稱作《Triory de Bretogne》。此舞輕快,二拍子節奏,舞者連接成圓形持續向左移動,舞步中包括跨跳;但《勃浪舞》則搖向右方,再搖向左方,這方面兩支舞有所不同。根據法國作家拉伯雷(François Rabelais, 1483?-1553.4.9?)在著作《巨人傳》(Gargantua and Pan...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