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阿布拉克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希臘諾斯替教(Gnostics)一種禮儀蹈;出現在希臘的雅典、科林斯(Corinth)以及敘利亞的安提阿(Antiocha)其亞洲的七個教會中。此種蛇形蹈由十二個男人圍成一圓,另有一吟唱者在中心。與華爾滋形式類似,各以許多小圓環繞成一個大圓形。此可與較為人知的基督頌(Hymn ob Jesus),另一種閉口圓形禮儀蹈作比較。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五月皇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五朔節(May Day)在西歐相當風行,特別對白種人而言,五朔節的節慶蹈更是多采多姿。傍晚、清晨、遊行中,以及五朔節宴會後,都有精采的蹈表演,最著名的算是繫著絲帶的孩童蹈,奇怪的是,五朔節曾是個「謝絕兒童」的活動。慶典的特色是從樹林帶回象徵歡樂的新伐樹幹,除了留下頂端的綠枝葉,其它枝葉則一概不留,隨後,村人將這棵歡樂樹種在莊裡的綠地,興奮的人們則繞著樹欣然起。不過,五朔節的名稱由來仍不可考。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勃浪步;勃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勃浪一詞是法文動詞,即搖擺之意。它是巴斯(Basse Danse)的基本步法之一,又稱側步或搖擺步。文藝復興時的譜是用縮寫的「b」來表示勃浪步。二、勃浪是法國和北歐(比利時、荷蘭)一帶的團體,這種團體的基本特色是大家手牽手,圍成圓圈,面向圓心,用側步向旁進行。除圓圈的隊形外,也有其他的花樣變化,步法可以向前、向後或向左、向右移動。音樂的節奏與蹈的動作配合,者可邊歌邊。其實這種勃浪的形式可以追溯至古代,歐洲、地中海、巴爾幹半島及斯勘的那維亞一帶都有和勃浪相似的蹈,它們有不同的名稱,如保加利亞的可洛(Khoro),蒙特尼哥洛(Montenegro)的可洛(Kolo),...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國家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於某一地方、深具該地特色的土風,由地區性的流行而達於全國各地,成為該國特有的傳統蹈,稱為國家性蹈。如義大利的《塔朗特》(Tarantella)、南斯拉夫的《柯羅》(Kolo)、匈牙利的《恰德斯》(Csardas)、墨西哥的《帽子》(Jarabe Tapatio)均屬之。
楊昌雄編譯《世界土風》民國七十三年。
獻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西班牙人僅在教堂跳獻餅,其場合是舉行婚禮、洗禮,或是一個特別節日叫「餅節」(Festa de Rosca)。rosca也稱rozia,是一種環形的麵包或餅。它擺置在桌上,由一對者開始繞著桌表演複雜的步,若是婚禮時,則是男女儐相擔任。由男者先以方(escuadra)開,爾後,女者在桌旁跟進。當他們在桌子的同一邊共時,新娘打扮如神像站立在祭壇上,男者手執響板,且需給樂師祝福及小費(brindis),他還需取一水瓶置於祭壇基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美國蹈治療協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美國蹈治療師的專業組織,協助此行業的研究與發展。
《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33rd ed., 1998.
澳洲蹈劇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以現代為導向,基地在 Adelaide 的團,1965年由伊利莎白.達爾門(Elizabeth Dalman)所創。1977年改組,並以Jonathan Taylor 為藝術指導,以便同時在維多利亞(Victoria)及南澳巡迴演出。團的碼多來自 J. Taylor 及 Norman Morrice。1980年首次赴歐洲巡迴,在波蘭,荷蘭以及愛丁堡藝術節演出。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肩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名。瑞士萊茵河谷地的奧斯台丁(Altstatten)有一些蹈者臉戴面具、肩上披著由皮條繫起的一串大鈴,頭髮經仔細梳理過。他們由「面具王」(Butzenkonig)騎著駿馬引領著,進行一列有條不紊的行列蹈。由於是古代豐年式的遺跡,者手攜水槍,一路向群眾射出水注,最受矚目的撥水對象屬未婚女郎。世界各處都有潑水或潑香水的習俗,其中相當多存在於當地民俗蹈之內,如西班牙的 Baldel Ciri、美國加州古老傳統的「彩蛋會」(Cascarone Balls),這種特色即為嘉年會狂歡蹈中重要內涵之一。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夏爾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夏爾巴人民間蹈。流行於西藏南部的程塘、立新樟木口岸等邊境地帶夏爾巴人聚居區。據藏文史料《夏爾巴史》記載,其祖先原係西康(現屬四川省境內)白木雅人,因爭戰,幾經遷徙到達現在的住地定居下來。《夏爾巴》在藏語中意為東方人,能歌善。因居住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地域的關係,歌風格與藏族接近,又受尼泊爾文化影響,而形成一種獨特的抒情風格。元旦是夏爾巴人最隆重的節日,屆時,青年男女打著火把聚集山坳進行歌活動。男女都穿他們喜愛的民族服裝帕都娃,是由白色氆氌(藏族地區出產的一種羊毛織品,可做各種衣物。)織成的無領,對襟,不帶扣的半長袖外套。女子戴金銀項鏈、耳環等飾品;男子身佩一把郭爾邊(即彎形刀),從左...
夏雷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夏雷若團(Charleroi Danses)在1966年創立於比利時的夏雷若(Charleroi),其前身可追溯至1950年代,當時比利時的Charleroi地區兩個劇院,即「the Charleroi」和「the Theater Royal in Mons」。在演出劇作時常加插蹈表演,偶而也會整合較優秀的者,演出整齣的芭蕾,所以維持一定數目的者。至1959年並導致Ballet Royal de Wallonie的產生,當時主要者兼編家為Boris Tonin,其他重要者包括Marie-Louise Pruvort、Monette Densy、Jo Savino、Jacqu...
團提供。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