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7.49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齊人之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一齊國人有一妻一妾,出門後必酒足飯飽而歸,並告訴妻妾是與富貴者飲食。後妻妾尾隨其後伺察,始知其夫食於墳間祭祀者。典出《孟子.離婁下》。後以齊人之福譏諷人同時擁有多名交往對象。如:「你家有賢妻,別不知足,妄想三妻四妾,坐享齊人之福。」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寡人乎?」范睢謝曰:「非敢然也。……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於水,無以餌其口,坐行蒲服,食於吳巿,卒興吳國,闔廬為霸。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漆身而為厲,被髮而為狂,無益於殷、楚。使臣得同行於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2>也,是以杜口3>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姦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闇惑,無與照姦;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於生也。」 〔注解〕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偶然、偶爾。《聊齋志異.卷一.賈兒》:「適從父入市,見帽肆挂狐尾,翁市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語。指討、賺取。如:「尋錢」。
鶉衣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鶉衣百結」係由「鶉衣」及「百結」二語組合而成。 「鶉衣」是出自《荀子.大略》。根據記載,孔子的弟子子夏富有文才,孔子死後,他到西河講學,魏文侯相當敬重他,尊他為師。雖然如此,他仍然甘於清苦的生活,衣服像鶉鳥短禿的尾巴一樣,破舊不堪。 「百結」則是出自晉.王隱《晉書》。根據記載,西晉初年時,有一個叫董京的人,常披頭散髮,放蕩不羈。每當他到洛陽街上行,便撿拾碎布結成衣服穿在身上,號稱「百結」,別人要給他好衣服他都不肯接受。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鶉衣百結」,用來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忖度、猜想。如:「揣測」、「揣摩」。宋.岳飛〈出師劄〉:「臣揣敵情,所以立劉豫於河南,而付之齊秦之地,蓋欲荼毒中原生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呼喚,特指上對下的呼喚。如:「召喚」、「召集」。《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召孟明、西、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借花獻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不從我此願者,花不可得。」善慧又曰:「汝若決定不與我花,當從汝願。我好布施,不逆人意,若使有來從我求頭目髓腦,及與妻子,汝莫生閡壞吾施心。」青衣答言:「善哉善哉,敬從來命。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請寄二花以獻於佛,使我生生不失此願。好醜不離,必置心中,令佛知之。」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指為正義真理不惜犧牲生命。宋.蘇軾〈將臺諫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劄子〉:「夫君子所重者名節也。故有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可殺不可辱之語。」也作「捨身取義」。
巧奪天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是人工製造,但是精巧勝過天然。比喻人工巧妙神奇。清.洪昇《長生殿》第二二齣:「妃子巧奪天工,何須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