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6.68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經驗學習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澤,2001)。每個階段並不只有單一方向,因為環境、參與者間、教師或引領者、設施及裝備彼此之間不斷互動,產生連續性交互作用,因此如何在多變的學習環境中,使用合適活動設計,運用合宜的內省及引導分享方式,便成為探索教育成效之重要之因素。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經驗學習圈英文關鍵字: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ELC 參考資料陳雅惠著。運用探索教育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班級凝聚力之行動研究,2012年,頁19-20,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
心理計量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力:抽象智力:運用符號表徵進行抽象思考的能力。機械智力:運用肢體感官進行操作的能力。社會智力:人際互動的能力。3.卡特爾(Cattell)─智力型態論:卡特爾主張智力分兩種:流體智力:為個人的基本能力。受先天影響較大,隨年齡增加而下降。晶體智力:為個人經學習後擁有的能力。受後天影響較大,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卡特爾認為智力測驗測得的僅是流體智力,忽略了經體智力的作用,他的理論開啟老年的智力及記憶力的研究。4.賽斯通(Thurstone):群因論:賽斯通主張心智的運作包含七種基本能力,並依此編著「基本心能測驗」。語文理解:閱...
動機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個體能表現最好。(2)人格取向1.需求理論(Murray):生理與心理需求構成個體基礎進而與環境互動。關係需求、權力與成就,是重要研究之心理需求。2.成就需求理論(McClelland):現實知覺影響成就的動機,成就需求高者,會尋找具適當挑戰性的工作,並樂在其中得到成就動機。3.需求層次理論(Maslow):需求包括關係、權力及成就。是一階梯模式,一旦滿足較低層次需求後便會試圖向上。人本學派觀點對於動機學說還包括勢力場分析理論(Miller)、ERG 理論(Alderfer)、一致模式(Boshier)。(3)認知取...
分布式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校長、行政人員和教師都可扮演領導者角色,從事領導實務工作。 相互依賴分布式領導不只是領導者與部屬的互動關係,更是組織中成員(領導者與部屬)和環境形成一個互動網,彼此具有相互依賴動態關係。 共同參與組織中的成員都有機會參與領導活動,從事計畫、執行和做決定工作。 團體分享分布式領導強調團體成員的交互作用,經由彼此互動過程,分享經驗和成就感。 增權益能組織中的成員享有做決定權力,...
韌力(resilienc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視健康生活型態的價值。綜觀其要點乃強調個體的內在人格因素、氣質因素、對情境的知覺因素以及與情境的互動因素所形成的外在行為型態,都會直接間接地影響復原力的發生。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韌力英文關鍵字:resilience 參考資料1. 鄭峰銘(2006)。受刑人家庭復原力的探討。嘉大家庭教育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2. 趙善如(2006)。從復原力觀點解析單親家庭的福利服務-以高雄市為例。社區發展季刊 114 (2006): 147-15。3. 樊雪春、樊雪梅、凃冠如、樊蓉(2009)。諮商輔導學辭典。台北:五南。p....
廖鴻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的源頭。多年討海人的生涯,廖鴻基和海洋的關係,已經從漁夫的身分變成朋友。他的作品從描寫魚和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作為出發點,進而發展出屬於自己和海洋的語言對話,他以豐富的海洋經驗和細膩敏銳的觀察,實地用文字和影像來為海洋作紀錄。他曾經獲得時報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賴合文學獎等重要獎項。代表作有《討海人》、《鯨生鯨世》、《來自深海》等。 創作歷程:廖鴻基崛起台灣文壇,是一個異數。他在成為職業討海人之前,曾經投入政治運動之中,擔任過花蓮縣議員服務處的助理,也曾遠赴印尼受雇養蝦,最後選擇了討海人的生涯。這些經歷,都與一般台灣作家的...
教育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社會學是應用社會學及教育學的一門分支,以巨集觀層面、中觀層面及人際互動的方法來研究教育問題和教育與社會的關係。目錄1 概論2 演進3 重要內容3.1 钜觀(macro-sociology)分析3.2 微觀(micro-sociology)分析4 重要人物與影響5 主要理論5.1 和諧理論學派(consensus theory)5.1.1 代表人物5.2 衝突理論學派(conflict theory)5.2.1 代表人物5.3 解釋理論學派(interpretive theory)5.3.1 重要理論5.3.2 和諧v...
三角關係_(Triangul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存有某種關係的三人組。三角關係是藉由關係來處理情緒系統中焦慮的一種方法,反應了家庭系統內成員間情緒互動的過程,這個方法是自然且普遍的,而關係的性質可以是情感或肢體的關係。關係的持續可以是暫時或長久的。Bowen指出,在家庭中,小孩通常是調節夫妻情緒的最佳人選,當家庭融合程度愈高時,三角關係的情況就更加明顯和強烈。通常分化愈低的夫妻愈容易透過三角關係的機制來減緩彼此間長期存在的焦慮。Satir認為三角關係也可以是良性的,三角關係是兩個人共同照顧一個人,角色是彈性及允許改變的,兒童受到父母的支持,溝通是真誠一致的。 關鍵字...
連續性與不連續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素和社會經驗兩者對發展都有其影響力。尤其如維高斯基的理論,除了認為成長有可預測的階段,它還強調社會互動在發展中的重要性。(註1) 關鍵字中文: 連續性與不連續性英文: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參考書目註1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34。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註2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頁29-30。台灣東華書局。
經驗的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需要事前的準備與計畫,但非嚴密的計畫。教材的內容應由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合作選擇並組織,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結果。就學生實際學習的經驗課程而言,美國課程學者古德拉(John I. Goodlad)於一九七九年在其〔課程探究〕(Curriculum Inquiry)一書中,將課程的探究分成歷程領域(the process domains)和實質領域(the substantive domains),前者研究課程發展的決策過程,包含社會、機構、教學與個人層次;後者研究課程發展的實質成果,包含理想課程、正式課程、知覺課程、運作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