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怕、畏懼。《楚辭.屈原.離騷》:「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晉書.卷四五.劉毅傳》:「毅幼有孝行,少厲清節,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體名。旨在稱頌人物功德事蹟。通「贊」。《後漢書.卷六○.蔡邕傳》:「所著詩、賦、碑、誄、銘、讚、連珠……凡百四篇,傳於世。」
鵬程萬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學宗旨是要人們超越世俗的價值觀,不要去計較那些是非、大小、有用無用等的判斷,因為這些都是人為的,並非恆常不變。人們如果一味計較這些,身心就會被牢牢綁住;要學著拋棄這種種的束縛,才能得到真正的放任自得,也就是莊子所謂「逍遙」的境界。為了引導人們能接受他的思想,莊子運用很多的寓言,來啟發人們。在〈逍遙遊〉中,莊子舉了一個鵬鳥高飛的寓言,說明人要先懂得「適性」,才能知道自己也有天生的長處,不會一味羨慕別人。在這個寓言中,莊子先說北海有一種鯤魚,大得不得了,後來這種魚變成了鵬鳥。鵬鳥也是大得不得了,奮飛起來的時候,張開翅膀像懸在天邊的雲。當時有一位專門記敘奇特事物的...
矯揉造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離婁下》《孟子.離婁下》:「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朱熹.集注:「性者,人物所得以生之理也。故者,其已然之跡,若所謂天下之故者也。利,猶順也,語其自然之勢也。言事物之理,雖若無形而難知;然其發見之已然,則必有跡而易見。故天下之言性者,但言其故而理自明,猶所謂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也。然其所謂故者,又必本其自然之勢;如人之善、水之下,非有所矯揉造作1>而然2>者也。」 〔注解〕 (1) 矯揉造作:刻意地人工施為。 (2) 然:如此。
開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東漢末年,他隱居耕讀,劉備聽說他的才能,於是三顧茅廬,登門請求諸葛亮出來從政。諸葛亮執政期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陳壽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非常推崇,他讚揚諸葛亮在當丞相時,能夠「開誠心,布公道」,以真心對待部屬,處事大公無私,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即便他「用法嚴峻」,但人民雖畏懼卻沒有怨言。軍政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後主對他絲毫不疑。因此,陳壽認為他是跟管仲、蕭何差不多的人物。後來「開誠布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維妙維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仿得精細巧妙,逼真傳神。[例]他善於模仿名人,尤其是模仿政治人物的舉止,簡直維妙維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有名、名氣大的。如:「名字很響」、「響噹噹的人物。」
登峰造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晉南北朝時,文人崇尚清談,盛行品評人物,所以記述名人軼事的「志人小說」也流行當時。此類小說採集過去及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逸事,加以編撰,很能反映各類人物的面貌,間接表現出當時的社會民情。南朝宋劉義慶所編的《世說新語》則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本書依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共三十六門,均為簡潔雋永的短篇,長者數行,短者僅二、三十字,但因善於把人物的語言與情態相結合,並使用比喻、對比等修辭技巧,較之一般志怪小說,更富文學價值。在《世說新說.文學》中記載了關於晉簡文帝的一段話。簡文帝篤信佛教,研究佛經,見經上云如果淨化磨練自己的精神,就可以成佛。便有所感觸的說道:「不知道照這樣去做,是不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代傳說的人物或國名、朝代等,均繫以氏。如:「伏羲氏」、「神農氏」、「葛天氏」、「有扈氏」。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畫餅充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語意3 故事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 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盧毓傳》 語意 用來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 故事 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只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相似詞 望梅止渴 相反詞 腳踏實地 例句 做事要腳踏實地,提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不能畫餅充飢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